好笑、好看。这部电影让我和小桐激动得在花城汇暴走,并打算近期再看一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俩都属香港漫画家@杨学德 的忠实粉丝,而这部电影,在视觉上至少有杨学德的一半功劳。
杨学德的风格,跟“麦兜”(@麦兜mcdull )系列原来的风格,不说大相径庭,至少也是井水不犯河水。这次两种风格的对撞,产生了不小的化学作用。当然我觉得,杨学德的风格感染力之强大,已经深深影响了整部电影的气质。让“麦兜”系列拍到第五部的时候,焕发了全新的生命,甚至给我的惊艳感要超过第一集。因为我从没想过会在大银幕上看到活动的杨学德影像,在开场字幕,汽车穿越整个香港的时候,我都快泪目了。
“麦兜”拍了第四集,过于重复的视觉与编剧元素,让赖以成名的自嘲自励也开始显得有些乏味,系列越来越偏向“糖水化”。而这次杨学德的加盟,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整体调性上,都为糖水加入了浓厚的苦味,变成了一杯令人回味的咖啡。
如何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识别出杨学德的风格?很简单,所有你觉得跟以往“麦兜”不同的东西,所有那些“古里八怪”、“奇形怪状”的人物与色彩,基本出自他的手笔。习惯看麦家碧笔下的可爱猪与卖萌小动物的麦兜老观众,一下子进入到杨学德的世界,肯定会产生“急便便”的效果。为什么他画得一点都不“美”?
是的,这就是杨学德的世界。一个用最大胆的色彩来表现市井百态、用情绪来写意的世界。
他的视觉风格明显,色彩浓郁,对比强烈,有些地方甚至接近于版画效果(当然他的风格也非常多变)。他的人物更是受到不少观众的抨击:“为什么画得这么丑?”第一,估计他不会画帅哥(影片中最帅的刘德华也被他画成一个吊丝样);第二,他也不觉得这些样丑的人真正有多丑。这些身边最常见的小人物,往往具备有趣的一面。这些小人物的美,是一种Loser的美,骑呢的美。他们努力生存、奋力拼搏后仍然失败,但会抽根烟、骂骂脏话,明天起床又来过。正是这形形色色的人,造成了香港的美。所以他的人物也许很丑,但他对笔下的城市,其实是充满感性与情怀,并不乏诗意。
所以杜琪峰与杨学德,是我觉得在视觉方面能够展现香港之美的两位大拿。
这样的风格,与《麦兜当当在我心》的故事,应该说是比较合拍的。编剧、导演谢立文加入了大量的群众角色与市井色彩(这也正是杨学德的强项),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一部群戏电影,主角甚至都不太算是麦兜,麦太也成了大龙套,主线更是变成了“音乐校长的故事”。全片刻划了一种群像、表达着香港市民生活的现实与无奈,杨学德在视觉上的“古怪与异味”,让这种底色更苦了。
但片子有着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音乐。本片音乐的大量存在是对视觉的反衬,用一种纯真得似乎天使的童声合唱,加上(麦兜系列一贯的)经典名曲改编,令影片具备理想主义的纯净色彩。美妙的音乐是理想(市井调侃的歌词,让理想带着世俗的可爱)、杨学德的视觉是现实(乐中有苦、苦中有乐),麦兜站在中间,变化着、成长着。看到了这三者互相抵触又互相交融的位置,也就理解了这部电影。有人说这片子像个MV拼贴,某种程度上说也对,这就是一部市民百态的音乐片。所以才难得,因为华语电影里很少见这种类型。
杨学德早期的代表作是《锦绣蓝田》,而这部电影有些场景,甚至是直接从那里引用过来。这种过于浓烈的色彩,与麦家碧的风格,应该说会产生一些不够圆润的地方。麦兜的视觉世界是童真、浪漫的,虽然也有市井生活,但不会像杨学德的“蓝调世界”那般成熟与苦涩。但这种创新与突破,也让这部据称是“最后一部麦兜大电影”留下了圆满的句号。
至于杨学德,与麦兜的合作其实只展现了部分才华。他除了视觉上独具一格外,还具备着非常好的(漫画)分镜头叙事能力。以后如能自己执导动画电影的话,我预感那将会是现象级的作品。云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