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最强解码:灰暗世界的乌托邦(3)

2016年02月17日 11:1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关于《美人鱼》的最强影评。关于爱,有史以来周星驰其实只讲了一个故事:为了一个莫名的爱意而奋不顾身的痴念。

  (三)是谁造就了周星驰?

查理卓别林查理·卓别林

  第一导师:查理·卓别林。

  很多人用库布里克、黑泽明、北野武、斯皮尔伯格、巴斯特·基顿、伯格曼、李安等大师来类比周星驰,但是很明显,周星驰自己并不买这个账。

  周星驰最想成为的其实是查理·卓别林。

  我们可以在所有后期的作品里面找到卓别林的精髓。小人物、童话、笑中带泪、时代的退步者、喜剧的忧伤……所有你能感受到的,都是卓别林的味道。

  而,在生活中他们又是同样的崛起与底层但是成名之后都是巨大的独裁者,而且后期的他们都不可回避的带有严肃而悲凉的气质。

  卓别林的《舞台生涯》一个老喜剧演员总做着一个梦,他在舞台上苦心表演了半天,向台下一看,却发现空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那是卓别林内心的写照,喜剧演员的寂寞与悲凉是无法言传的。他们一辈子逗人开心,但他与观众是真正的疏离的,充满了孤寂与恐惧。

  前面提到的一堆大师,在专业电影人眼中都是划时代的人物,江湖地位都很高。但是在大众心目中,这些大师的理解界面都不够友好,而是查理卓别林是永恒的,超越种族和文化的,所以如果您是个路人,对以上大师,你可能只是对卓别林有点比较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国际影坛,周星驰成就完全不能和李安对抗,甚至都比不上姜文与贾樟柯,但是, 50或者100年后,周星驰的地位会越来越高,而且,这种地位的高低完全不是因为周星驰前期的电影,而是后期这一类大家看不太惯,剧情太简单的,超越语言、种族和文化的作品。

  如果您不相信,咱就往后看。

  周星驰今天的尴尬就在于他处在一个深度的喜剧阴影之中,或者说,他喜剧部分的成就太高了,无论如何让他做一个符合常规逻辑发展的剧情片都是极其困难的。

  所以他的影片很多都是无法用剧情片的逻辑去理解的。这也是《美人鱼》很多所谓剧情“不合理”的批评声音的根源。

众人皆知李小龙是周星驰的偶像众人皆知李小龙是周星驰的偶像

  第二位导师:李小龙。

  《功夫》的牛,真是只是周星驰一个人的功劳吗?很显然不是!

  香港武侠电影土壤的肥沃,加上周星驰身为李小龙的超级拥趸,他从这两个养料库里得到了异常饱满的滋养。所以才有了那么耐看的《功夫》,等于是周星驰在现代电影工业和数码技术的前提下,整体性收割了一个功夫这个题材。

  很明显《长江七号》和《美人鱼》这两个现代科幻戏,因为养料库本身的匮乏,以及周星驰对这两个题材的深入度和钟爱性都不够深入,所以滋养出来的东西都不够饱满和协调。至少在正谐节奏之间的配比平衡,都不够好,而《功夫》是正谐转换行云流水,节奏张弛有度,全球范围无人可敌,可谓鬼斧神工的造化之作。

  《西游降魔篇》是《大话西游》和整个中国志怪小说养料的丰富以及佛家思想等养料库的充足,不至于让《西游降魔篇》有《美人鱼》节奏失控的感觉,加上当年《西游降魔篇》投资不足,我个人能感觉到他其实做得很吃力。

  李小龙的截拳道不仅用人类有限的思维创造了无限的武学境界,无意中灌溉了一代喜剧之王周星驰的内心世界。

  周星驰把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注入自己的作品方法论中,简单说就是:拿没有方法当作有方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拿没有限制当作有限制就是没有规定的限制。永远就是要出其不意!星爷从不做表面的模仿,而是以无限为有限的自由性内心自我要求。

  李小龙这位师傅,得了周星驰这样的徒弟,夫复何求啊?

  另外,我顺便说一下香港市井文化对周星驰的灌溉也真是深入骨髓。几乎所有作品里,都能透露出了星爷那种从市井得来的奇异智慧,《功夫》里的猪笼城寨,《长江七号》里的拆迁房内的格局,《西游降魔篇》里的渔村,《美人鱼》的船舱……

  其实都是他记忆中的童年市井,所有人性中最复杂最不堪最美好的东西都在他的视野之中,被他用作佐料,熬出了一锅美好的“佛跳墙”。

  他在林林总总的电影元素和风格之间不断地求变求新,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周星驰类型”电影。就是“佛跳墙”艺术和“截拳道”艺术的综合体。

  佛跳墙是烹制极其麻烦大杂烩,但又不是简单的大杂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做杂烩汤满脸油光大肚腩的“肥厨子”,也不是那种堆砌元素号称致敬的电影创作人,他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别人所没做过的。

  周星驰痴迷于游离在各种风格之间,他享受在烹制每一个“原料”细节的过程中那种专注的快乐,他有如神来之笔一般信手拈来地选择配料精心烹制,每一次做出的佛跳墙口味总是独树一帜、包罗万象,变化的魅力在他电影锻造的过程中彰显无疑。

  周星驰电影中的那种贯通整个人类的爱和梦想、坚持和努力、积极向上、不离不弃的精神,就是佛跳墙中的“上汤和黄酒”,配料永远可以信手拈来,但是“上汤和黄酒”总是不变的。

梅兰芳梅兰芳

  第三位导师:梅兰芳。

  好奇怪,周星驰和梅兰芳有个毛关系啊。传说中的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戏剧家),布莱希特(德国戏剧家),梅兰芳为代表的三种表演体系。

  在《喜剧之王》里面,周星驰手捧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代表作。但是,实际上这个斯基和星爷没有一分钱关系啊!

  因为斯氏体系的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很明显,周星驰表情造作、略显浮夸的表演并不没有成功继承这个斯基的衣钵。

  然而,梅兰芳的表演体系是什么呢?

  第一是,强调写意的表现方法。写意的方法,实质就是胡编乱造的方法。主要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动作虚拟,布景虚拟,造成一个与实际生活面目相去甚远的艺术世界。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周星驰在这方面,的确是劣迹斑斑。当然《美人鱼》中的各种恶搞,依旧是如此嚣张和固执。

  第二是,程式化的表现方法。说白一点就是每次都差不多,但是很多人就是喜欢这种重复,重复,再重复……这中间的精髓就是,它的体现不是话剧艺术那种摹仿的方式,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换句话说,就是那个意思,那个意思你懂了就行。

  第三是,以演员为中心。梅兰芳京剧艺术强调“戏随人走,景随人迁”,演员地位十分重要,这个在《美人鱼》以及之前所有周星驰作品里一样,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甚至每一个人都是周星驰,长期以来周星驰的表演已经绝对凌驾于电影本身,因为周星驰电影其实一直在重复相同或者相似的桥段,但是每一次他的表演都让人过目不忘,都能引起每一个市井小民的共鸣。所以有人骂,这是什么玩意,93分钟的表情包,就卖20个亿。

  梅兰芳体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在常见和熟知的桥段下表现不寻常的多样的角色经历。也就是说观众很多时候对情节和人物背景烂熟于胸,他们期待的不是故事而是演员的演绎过程,这样的表演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大家明明知道这是个梦,但是都非常投入地和这个造梦人一起分享这个梦想。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周星驰那么固执地用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场景演了很多次的原因。当然,这是一个奇迹,除了周星驰,别人真玩不了。所以,写影评也可以偷懒,只要每次把电影名字替换掉,上一篇影评,竟然奇迹般还能用。你服不服?

  所以,虽然周星驰是个人们定义中的丑角儿,但是他是梅兰芳表演体系的正宗嫡传。这么一说,大家就能理解他的变和不变,都是在什么维度上去完成的,就能理解为什么周星驰是今天的周星驰了。

《功夫》依然是周星驰最突出的代表作《功夫》是周星驰迄今为止最杰出的作品

   可以称之为周星驰作品的电影有:《唐伯虎点秋香》(李力持挂名导演)、《破坏之王》(李力持挂名导演,周星驰挂名监制)、《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篇》(未出演),《美人鱼》(未出演),其他都有不同程度参与创作。

  如果认真看一下他主导的作品,是能感觉到他自己的镜头语言体系,价值观体系以及审美体系的延续和发展,所以是否将《大话西游》视作为周星驰最高水平作品,是区分影迷认知水准重要标尺,那些把《逃学威龙》,《鹿鼎记》以及《大话西游》当成周星驰最经典作品的影迷和真正资深的影迷如今已经泾渭分明分道扬镳了。

  认同周星驰,不是说因为他搞笑和幽默,而是认同他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和他作品背后的价值观。

  其实,很多人纳闷周星驰有什么值得认同的?一个小丑而已!

  在我眼中,他是那些出身卑微但又不放弃付出全部努力与热忱赢得一个职业尊严之人的梦与希望,对,他就是底层人的钻石,就这么简单。

(责编:长亭)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冯绍峰恋上林允!他爱的都像倪妮?

​冯叔是78年的,林允是96年的,大叔配萝莉,你们怎么看呢?[详细]
冯绍峰恋上林允!他爱的都像倪妮?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