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鲁特》:被鄙视的法国东北人

2016年05月14日 11:08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他们在杜蒙的作品中一直在为打破宿命而努力着,与意识形态之争不仅是法国的东北人,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一生的重要功课

《玛·鲁特》海报 《玛·鲁特》海报

  法国导演布鲁诺·杜蒙曾经因为上一部作品《小孩子》没有入围戛纳影展竞赛单元,与组委会艺术总监蒂耶里·弗雷茂发生“肢体冲突”。那一年《小孩子》被《电影手册》选为年度十佳第一。新片《玛·鲁特》被宣布入围今年戛纳竞赛,大家也没忘了当年两人那点陈年旧事。倒不是想说杜蒙不计前嫌还是弗雷茂宽宏大量,最多也就是让大家关注一下首映红毯上,这两个身高相差半头的电影界重要人物是否能做个姿态,一笑泯恩仇。事实上两个人平时都很能聊,弗雷茂是外交家式的圆滑措辞,杜蒙是直来直去的暴脾气,但在红毯上两人只是握了个手,简单拥抱一下就保持距离地站着,并没有更多的话语交流。

  哲学是什么

  杜蒙是学哲学出身。很多学哲学的人脾气都很直接,包括杜蒙在内,他可以在发布会上直接指出欧洲电影“非常差劲”。但是体现在影片中的杜蒙的哲学都是很循序渐进的,节奏很慢。也许只有所谓的哲学才能让杜蒙躁动的心冷静下来,看着银幕上这些内敛性格的角色,很难想像他们的创作者会在生活中如此直白地指摘别人。

  从《小孩子》开始,杜蒙的哲学思维发生了变化,以前都是循序渐进的慢节奏,突然有一天,杜蒙觉得荒诞的故事可以和自己的哲学很好地结合,创造出更能收到奇效的表达效果。对荒诞风格的接受让杜蒙打开了脑洞,不断有新想法进入他的作品,《玛·鲁特》中具有时代感的20世纪初年的服饰风格就是他所做的新尝试。毕竟,在《1915年的卡蜜儿》里,杜蒙花费大力气所营造的时代剧风格,是为了让作品更压抑;而《玛·鲁特》中的服饰再华美,也是为了让这个本就怪异的故事显得更加离经叛道。

  即便看不懂也可以感动

  一部电影故事可能很难懂,但也许并不会影响它的感动程度。意大利人很擅长拍这种电影,开山鼻祖是费德里科·费里尼,最近重新让这种风格流行起来的是保罗·索伦蒂诺。杜蒙是学哲学的男人,他所青睐的并非受文学作品熏陶的意大利人在影片中所展现的物质生活的奢华,和像水一样肆意流动的故事线。《玛·鲁特》里他只在隔三岔五的某个一、两分钟的片段里,展现饱满的情感。其他大部分时间的剧情都过于荒诞,观众读不懂。就在这一、两分钟的剧情里,暂时先放下晦涩的故事,体验一把杜蒙式的情感冲撞。

  音乐在营造杜蒙式情感冲撞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哲学中很难和普通人解释清楚的东西,只有音乐能带来同等程度的复杂性和同种类型的情感冲击。《玛·鲁特》选取了比利时作曲家纪尧姆·勒克的未完成歌剧《巴巴莉娜》选段,这部极高冷的古典音乐作品是由天才作曲家勒克在19岁时所创作的,旋律极其优美厚重,和影片主角荒诞的表演方式形成反差。与这段厚重音乐同时出现的,是法国东北方海岸灰色的海水和明亮的天空。

  被鄙视的东北人

  法国的东北方似乎一直属于法国文化的异类,曾经有一部出名的法国喜剧片《欢迎来北方》,体现了法国人自己对于这片热情的土地上的人民所给出的文化上的自省,片中的幽默感实际上来源于东北方和以巴黎为首的法国大城市生活方式的隔离和不相容。

  杜蒙来自法国东北方,他的作品永远以东北方法国人为主角,甚至他的一部电影直接用东北方的地名“弗朗德勒”作为片名。《玛·鲁特》中的主角来自3个地方:里尔、鲁拜和图尔昆。熟悉法国地理的观众一下就明白了,因为这3个地方是紧挨着的,都离杜蒙的家乡不远。也许在《欢迎来北方》中,法国人希望展现这个地方的人民独特的气质,来吸引大家对他们的认同。然而《玛·鲁特》以及杜蒙之前大部分作品都在告诉观众,这些人是被大家鄙视的,他们在故事中总是充当被意识形态所攻击的角色,最无法在故事中安稳生存的就是这些东北人。他们在杜蒙的作品中一直在为打破宿命而努力着,与意识形态之争不仅是法国的东北人,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一生的重要功课,将会存续至地球毁灭之时。

(责编:小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小肚腩平底鞋!范冰冰又被疑怀孕了

范冰冰怀孕传闻不断,更有网友恭喜大黑牛,她可能只是胖了。[详细]
小肚腩平底鞋!范冰冰又被疑怀孕了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