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和帮助同性恋者--即帮助他们的亲人和子孙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10日13:13 新浪娱乐
新浪网友 uandme1999
对前一段辩论的总结
几天来,在新浪论坛上关于毛宁事件以及同性恋的辩论已由刚开始时铺天盖地的辱骂斥责渐渐转化为以理解和宽容为主流。有的网友发出了“同性恋者为专业辩论队,异性恋者为业余评论队”的评价。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势呢?我想缘由是广大同志身为同性恋的一员,自性意识萌发之后就不断地为自己为何显得与主流社会不一样而思索,也因此更关注有关这方面的各种医学、精神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文学等类别的著作,再结合自身二十多年来的体会,使得他们的论述更显得客观全面,有理有据,而异性恋者,尤其是对同性恋极度厌恶的异性恋者,往往甚少涉猎这方面的知识,仅凭主观臆断和个人好恶发出评论。因此象泓儒及胡侃先生这样纵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也纷纷摆下阵来。至于象老不寂寞先生的评论,纵令人喷饭,却也总比某些一味恶毒诅咒的消灭论者强上若干倍。
其实同性恋者在这里发表评论,除了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大家一次认真思考同性恋现象的机会。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如果认真地看了这几天来论坛上的发言,一定会对何谓人,何谓人生,何谓爱与性,以及民主、人权、隐私权等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性恋者在这里发表评论并不是要企求谁的怜悯和同情,大多数的同性恋者都很自尊自强。如果你有一颗爱人之心,有以人为本的精神,你就可以感觉到在不少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绝不是哀求或炫耀,而实在是在宣扬一种爱与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远不止单纯在为同性恋辩护这么片面。
几天来有一点令我奇怪的是发言的同性恋者大多数集中在二十多岁的年龄段。小于二十岁的大多对性与爱无透彻的认识,鲜有发言尚不足为奇,但不少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而已婚的同性恋者们呢?难道他们已被改造为异性爱者了吗?抑或他们极少上网或者不愿以一个家庭婚姻的违心者的角色出现以维护同性爱的美好与纯洁?其实给世人一个全面的同性爱世界更能让全社会了解什么是同性爱,同性爱与异性爱到底有什么异同。
由于主题是同性恋,所以众多网友的评论更多的围绕性爱的缘由及发展而展开,我希望不要给公众留下了这么一个同性恋者满脑子就是性与爱的感觉。其实,他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也在勤勤恳恳地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题目需要以及多年来对自身的思索,使得他们对性与爱作出了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或许这是同性恋给他们沉重的压力的同时所给他们带来的回报之一吧。
我们也都知道在异性恋的世界里同样有美好与纯洁的爱情,更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英才,若换一个题目,我们在网上的这几位辩友或许将远不是对手。为什么我们在这个论坛上很少见到他们的发言呢?是因为他们的理解与宽容让他们缄默,还是因为他们都厌恶这个主题而避而不见呢?其实我们虽不乞求你们的怜悯,但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所谓旁观者清,你们中肯的意见和批评,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帮助。何况所有人并不是截然的分为同性恋或异性恋两个阵营的,在绝对的同性恋者与绝对的异性恋者之间,还有对异同双方有不同程度感觉的混合体,而且它的程度也是会随着人的成长与阅历际遇而有所改变的。如果你认为同性恋是基因变异形成的,那么基因变异的概率会同等地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包括你的亲朋,你的后代;如果你认为同性恋是由环境和教育引起的,那么你的子女或后代并不会生活在真空里,所以说关注和帮助同性恋,并不只是关注和帮助目前的同性恋者,也是关注和帮助你的亲人和子孙。不过,但愿你不要以为我这一段话是在恐吓你。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这次辩论的作用,我个人认为能出版其中的文章再加上一些附录应是最好的办法,但由于其中涉及性、爱及同性恋这些敏感话题,目前大陆的出版商未必有如此的魄力,或许香港的出版商值得考虑。只不知网友中有谁能联系到他们。另外就是各位网友能尽量地让周围的人群关注本次论坛,尤其是得到正在研讨修订婚姻法的法律界人士的关注。一些已婚的能理解和同情同性恋的异性恋人士或仅是轻度的同性恋已婚人士应是可托此重任的最佳人选。
本人才疏学浅,舞文弄笔更不是我这个已工作数年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强项,远不能写出象乐与怒少年等网友的文笔来。仅凭一腔热情说出心中所想。有不当之处万望谅解及批评。望能有机会与各位朋友互相学习。12月9晚草。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发表评论或来信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