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同性恋是依靠文化来遗传的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26日15:56 新浪娱乐
新浪网友:phylogenetics
实际上,单纯的从进化角度看,同性恋无疑是没有存在的理由的。生物进化的历史就是生存竞争的历史,只有在竞争中获胜的物种才能得以保留。因此是否能够产生更多更具竞争力的后代是衡量是否获胜的唯一标准:可以设想一下,假设一个生物,即便它可以生活在地球的任意一个角落,可以利用任何资源,其他生物都不是它的对手,但它不能繁殖,那么当它不可避免地死去后,也意味着它的基因永久地消失了。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种,从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到蓝鲸,生存下来的理由不是它们有力、智慧或有什么非凡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歌唱能力”,而仅仅是因为它们比竞争对手产生了更多的可以适应这个环境的后代,因此在几百万到几十亿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保留。同性恋显然无法产生后代,因此即便是突变或者基因重组产生出同性恋基因,那么也无法遗传,在人类以百万年计的历史中绝对早已被淘汰,不会存在到现在。
那么很显然,人类既然存在同性恋现象,必定不是基因的产物,广义一些,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产物,没有任何的生物学基础。实际上,它是依靠文化(正是文化使得人类社会动物群体区分开来)来遗传的。人类的文化记录了历史上的辉煌,我们可以知道李白、杜甫的诗,知道欧几里德的几何,知道文明的进程;同样,历史上的糟粕也一同随着延续下来,譬如种族主义,歧视妇女(大概没有人会认为这点有什么基因在作祟吧),同性恋等。之所以认为同性恋是糟粕,不仅仅因为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它的存在没有生物学基础,而是一种后天行为;更主要的是它与目前的主流道德观不符,而且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正因为它是一种后天行为,因此只要教育得法,现在的幼儿是不会在长大后成为同性恋的;现在的这批同性恋死掉后,世界上将不会有同性恋了。遗憾的是,现在的同性恋者不可避免地会对那些未成为同性恋的人产生影响,而我们的说教也没有那么有效,因此还会有人成为同性恋(实际上,他们完全可以不这样)。就如同吸烟一样,尽管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但还是不断有人加入到烟民的队伍中。而在未种植烟草之前,没有烟民这个世界也一样。
有的同志(小雨2615)认为异性做爱不仅仅是为了繁殖,这在目前的人类中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上个世纪避孕工具问世之前,不可否认,异性做爱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殖。在动物世界中,一般的雌雄异体动物都是在定期发情,只在一年中的短暂时期火速交配(很显然,交配的目的就是繁殖),即便人类的近亲猩猩也如此,这是因为它们为了适应环境的一种措施--否则幼兽很容易被恶劣的环境(譬如寒冷的冬天或缺少水的旱季)夺去生命;动物一般一年发情一次,因为它们无力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后代中,它们自己还要照顾自己,如果大量的后代死亡无疑是一种能量的浪费(这只是自然选择造成的一种适应策略;在低等动物中,更常见的策略是产生大量的后代而不去照顾它们。由于人与高等哺乳动物的关系更近,我们自然只考虑前一种关系)。而人类能够在四季中的任何时间做爱,这反映的正是一种进步: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此之强,至少在生殖方面已经摆脱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至于做爱中的快感,相信在动物中也必然存在,这样会增进交配的次数,即增加生殖的机会。如果一个动物由于基因上的缺陷在交配中没有快感,相对于那些有快感的同类,它的交配次数要少得多,因此后代将会减少,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它的基因型将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直至消失。因此人类中的异性相爱,做爱都是有其生物内涵的。
避孕工具的发明更是体现人类的进步:为了维护人类的整体,人类的明天,主动放弃过多的生殖。这在动物中是不可能的,它们宁可生殖过量导致环境恶化直至灭亡也不会停止。但人类这种维护自己明天的做法似乎与同性恋毫无关系。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发表评论或来信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