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尼拔》等恐怖片看我们恐惧的是什么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3月12日14:08 新浪娱乐
新浪网友:大可
年初在北美上映的《汉尼拔》,在仅放映了10天便就赚了1.038亿美元,稳坐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冠军宝座,创下了美国电影史上限制级电影首周票房的最高纪录。同时它还是现年63岁的霍普金斯从影以来,首周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汉尼拔》的开始是FBI侦探克莱尔因一桩案件的失误而被停职,一直关注着克莱斯的汉尼拔为此给她写了一封安慰信。此前,汉尼拔已冒名他谋杀的一位受害者的身份在意大利定居,开了一家“文艺复兴”图书馆,暂时中止了杀人愿望。与此同时,一位曾经侥幸逃过了汉尼拔的残忍,发誓要复仇的亿万富翁梅森-弗格尔一直对汉尼拔实施跟踪,他认为克莱斯是他诱捕汉尼拔的绝好诱饵。而一位意大利警察又恰巧认出了汉尼拔,并准备将他出卖给弗格尔......
《汉尼拔》同时表现了我们对记忆的恐惧
在《沉默的羔羊》中,刚刚受训结束被分配到联邦调查局工作的见习特工克莱斯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寻找并缉捕一名外号叫“野牛比尔”的变态杀人犯。已经有不少年轻女子死在了他手上,并被剥去了部分皮肤。为了了解凶犯的特殊心理,寻找隐藏茂妙的凶手,克莱斯不得不去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访问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是一位智商极高,思维敏捷并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他有着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着、冷静、知识渊博而又足智多谋,克莱斯的思维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对手。汉尼拔要求克莱斯说出个人经历以换取他的协助。克莱斯为博士的智慧所折服,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一种即同情又憎恨的奇妙感情。她的真诚和纯真感动了博士。在多次接触中,他断断续续地给予克莱斯提供了一些线索。在他的指点下,克莱斯开始有所收获。
又有一位女子被绑架,这一次的失踪者是参议员的女儿。汉尼拔以转移到看得见自然风景的监狱为条件向另一名调查局成员提供了线索,可是却受到了欺骗。愤怒的汉尼拔设法获得了转移出监狱的机会,并逃出了看守极其森严的铁笼。而此时,受到汉尼拔指点的克莱斯也开始越来越接近凶手。在一段惊心动魄的接触后,克莱斯终于击毙了“野牛比尔”,救出了参议员的女儿。尽管去除了“野牛比尔”,但更危险的人物却又出现了。在庆功会上,克莱斯接到了汉尼拔的电话。更危险的杀人魔自由了,这当然为《汉尼拔》埋下了伏笔,这段对记忆的恐惧也就永远无法湮灭。
最令人恐惧的是我们身边的人
“他人是地狱”——尼采的这句名言确实道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恐惧。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理所当然地成了恐怖片中最典型的一类。除了《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精神病患者》(Psycho)最为著名。该片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罗伯特-布洛奇编剧,英国沙姆雷影业公司1960年出品。
玛丽恩-克兰是亚历桑纳州凤凰城的上班女郎,她厌倦了在午休时间偷偷去和情人萨姆-卢米斯幽会,因为他赚的钱几科乎都得付前妻的赡养费,不能和她结婚。有一天玛丽恩的老板要她带四十元现金到当地的银行存款,由于她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一时冲动之下,卷款逃离小镇,她决定和情人山姆一起重新生活。当她开车逃离小镇后,夜色暗了下来,并下起倾盆大雨,她只好开下高速公路。长途驾车的劳累加上卷款而逃的压力,让她几乎精神崩溃,于是她决定在路旁的汽车旅馆休息一晚。汽车旅馆的老板诺曼-贝兹是个性情古怪的青年,对他卧病在床的母亲是又爱又怕。就在玛丽恩吃完诺曼为她准备的晚饭之后,她回到房间准备洗澡,当她进入浴缸拉起浴帘,一个离奇恐怖的故事乎随即发生……四十年来的恐怖片中,《精神病患者》可以说是鲜有出其右者。上个世纪60年代,许多观众就被片中的变态杀手吓得不敢一个人洗澡。该片还被美国电影机构选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国片之一。
恐惧的是其它生物
拍摄《大白鲨》(Jaws)时,斯皮尔伯格年仅27岁,影片的成功使他一举成为举世瞩目的导演。他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出色的导演才华使他成为70年代至今振兴好莱坞的中坚力量。《大白鲨》描写了新英格兰一个偏僻的小镇被一条莫名其妙突然出现的食人鲨袭击的恐怖故事。影片因袭了传统恐怖片的套式,如不祥的音乐,恐怖的气氛,悄然而至的怪兽,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以及对人物粗细有致的勾划。影片自始至终弥漫着那种冷峻的黑色幽默的气息,巧妙地结合了现实的社会主题,把大白鲨变为心理上的恐惧,而非身体上的威胁。《大白鲨》的出色之处恰恰在于把恐怖和悬念同小镇上的政治冲突和人们征服大自然的精神结合起来了。
里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异形》是极具商业价值的恐怖片,由于建立在科幻的基础上,尤其受到年青人的青睐——当罗斯特罗莫号宇宙飞船正在返回地球时,收到了从附近一个星球上传来的求救信号,机组人员便前去调查。经过艰难的着陆。他们发现一群从未见过的生物,同时飞船厂上的计算机破解了传来的信号,发现这并不是求救信号而是个警告。当他们落荒而逃返回宇宙飞船时,却不知不觉中已将外星怪物的幼卵一起带了回来。幼卵快速地发育成长,逃到飞船的底层,开始疯狂地寻找食物……
同类题材的希区柯克的影片《鸟》,是根据达芬耐-杜-莫里叶的一部中篇小说改编的。故事大意是:在旧金山附近的一个已经完全得到开发的地方,各种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突然都惊恐不安起来,开始向居民袭击,后来成了当地的一种神秘莫测的灾祸。影片中的主人公最后乘坐上一辆车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汽车才得以脱身,但已身心疲惫、伤痕累累。有时,我们会在平静时扪心自问——如果日益灭绝的各类动物都变成了我们的恐惧,那么这最后的探戈我们又将与谁共舞?
恐惧的是我们想象出来的魔鬼
到了20世纪,谁都知道这世界上没有魔鬼。但我们的遗传基因中沉淀了祖先太多关于魔鬼的想象,因此我们对魔鬼的态度就暧昧到了拍一些电影来吓唬自己的地步。而且还对一些经典影片一再重拍。
记得有一盘非常好听的现代音乐CD叫《女巫师》,因此我们会恍惚中感到女巫也优美。影片《女巫布莱尔》则彻底打破了这种印象:1994年8月,3个学生来到了马里兰州的黑山森林,打算拍一部关于当地传奇人物女巫布莱尔的影片。不想他们走进黑同森林后就此失踪。虽然人们四处寻找,但还是一无所获。一年后,他们拍摄的影片被意外发现,奇怪的是,影片的后期制作也得以完成。这部影片详细地记录了他们在森林中的五天旅程,以及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失踪。
威廉-弗兰德金的《驱魔人》则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十二岁的丽甘跟妈妈一起信在华盛顿的乔治镇。丽甘喜欢玩占卜游戏——而奇怪的事情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丽甘的举止开始变得反常,有时会轻轻的浮在空中,还有超人的力量。当用尽了所有可能的药物都不奏效后,她的妈妈找来了一个牧师,他也是个精神病专家。他告诉她丽甘已经被魔鬼上身。他和另一个牧师用招魂术试图驱赶出附在丽甘身上的鬼魂……这部经典恐怖片在第一次播映时就使观众头晕目眩吓破了胆。如今,那些诸如旋转的床和绿色的呕吐物的特技效果也许已经过时,但从此让人们记住了旋晕和胆汁的颜色很可能就意味着恐怖。
罗勃特-怀斯的《鬼》是一部一流的鬼魂影片,它根据雪利-杰克逊的小说《鬼屋》改编。马克威博士为了证实鬼魂的存在,来到了一座诡异的大庄园做研究。这个庄园因曾经发生过一桩离奇的命案而废弃已久。跟随马克威博士一同来到这里的有将要继承这个庄园的怀疑主义者吕克,以及神秘、极具洞察力的西奥多拉和具有鬼魂感应的依琳诺。他们的到来使得房子恢复了旧有的魔力并试图重演历史……
《罗斯玛丽的婴儿》又译为《失婴记》。说的是罗斯玛丽和她新丈夫盖伊搬到了一所新公寓,内并结识了住在附近的一对非常友好的老年夫妇。奇怪的事情就这样接二连三地发生了——罗斯玛丽在漱洗室遇到的一个女人神秘地死去,她还总是梦到奇怪的事情和听到奇怪的声间,并且盖伊也逐渐疏远了她。不久罗斯玛丽怀孕了,她开始怀疑她的邻居对她的孩子有不轨的企图……这部影片揭露了隐藏在美国健康家庭深处的邪恶。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无情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被友好和和睦所蒙蔽的充满巫术和魔鬼崇拜的世界。
杰奎斯-透纳执导的《魔鬼的诅咒》、好莱坞商业片巨匠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闪灵》同样也都极具票房号召力。
恐惧的是传说
其实祖先们除了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留下了恐惧的种子,还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将他们的恐惧留给了我们——这就是各类恐怖传说。“吸血鬼”是欧洲最经久不衰的恐怖传说。德国著名无声电影大师茂瑙于1921年拍成的《诺斯费拉加》,将传说中的吸血鬼第一次搬上了银幕。他在这部影片中极富创造性地塑造的那个令人可怖,又为广大观众能够认同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加的形象,是一个身形枯槁、面容瘦削、脸色苍白、眼球突出、目光迟滞、神色阴沉的人。他长有一个像鸡蛋壳一样光秃秃的头顶、一双像蝙蝠一样的大耳朵、几颗像老鼠一样尖利的牙齿、两只像兽爪一样的手……走起路来身子直挺挺的,迈着像木偶人一样踟躇、僵板的步子。这是一个惯常在深夜里同野狼一周嚎叫的人形兽类。它像战争一样地毁灭一切,带来灾难。我们最为感动的是当女主角爱伦得知,只有诱骗吸血鬼才能将全城居民从一场可怕的瘟疫中拯救出来时,她毅然选择了自我献身的方式,以她的鲜血与年青的生命换取了小城芸芸众生的新生。以后,吸血鬼题材的恐怖片一再续拍。令人费解的是英俊小生汤姆-克鲁斯竟也自毁形象,在最近一次续拍的《吸血鬼》中担纲了吸血鬼。
《木乃伊》(The Mummy)也是根据传说而拍摄出来的系列恐怖片。环球公司于1932年拍摄了第一部题为《木乃伊》的经典恐怖片后,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拍摄的《木乃伊》尽管有一点恐怖,但更多的是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惊险。同时,轻松的幽默和小小的浪漫穿插其中。用导演索莫斯的话说是要“吓人但不恶心,有趣但不做作。”
恐惧的还有我们自己的心理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对于心理恐怖片很是驾轻就熟。他1964年拍摄的《玛尔尼》与其《爱德华大夫》和《蝴蝶梦》的方法如出一辙。即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为基础描写人们心理恐惧的故事。有一位女职员对于与周围人们的接触怀有一种病态的恐惧心理,并且有盗窃癖。她的丈夫对此产生了疑心,最后终于了解到这同她幼年时代的一段可怕的经历有关。希区柯克对于影片所故事发生的环境的描写十分冷静客观,他突出了非现实成分,而且有时似乎对故事情节中同心理分析有关的部分也以夸张的手法加以嘲弄。并对观众的心理把握也十分到位,使得观众欲罢不能,越看越想看。鲜有一直热衷和执着于恐怖片的导演,约翰-卡彭特可以说是少有的一个,其中他的低成本旷世之作——心理恐怖片《万圣节前夜》(1978)更是一鸣惊人。主人公迈克尔-梅菲尔斯心理变态,六岁时在万圣节前夜的狂欢高潮中持刀杀死妹妹,入精神病院15年后逃跑,重新犯罪。片中没有正面情感的位置,人物为了生存变得疯狂而残暴;对任意的、非理性的、一时冲动的暴力心理的恐惧代替了对人类灵魂深处罪恶的恐惧。
五十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提出:“要有免除恐惧的自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恐惧的是什么。我们到电影院也只是为了感受一下业已忘却的恐怖感觉,而不是希望真实地发生,或者沉湎于梦魇。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新浪影视论坛发表文章或来信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