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llyq6750
流泉原创
今晚央视上映《大宅门》,早早地全家人都偎在了29寸的大彩电前。《大》剧总算开场了,我晚到了一步,是从剧中白家生了个儿子不会哭进戏的。
《大》剧的宣传声势与《笑傲江湖》不相上下,但《大》剧明显占有天势、地利、人和。天势者——《笑》剧为其垫了场子,待场静后《大》剧亮相,观众易入戏;地利者——《大》剧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受众广;人和者——《大》剧内容新鲜,更兼众星捧月。但事情总是有一利必有一弊,胃口吊得太高就容易犯“尧尧者易折”的毛病,《笑》剧就是个例子。不知《大》剧能否相反,看起来说。
《大》剧开锣还算压住了场子。剧情进展较舒缓,众多人物的出场交待也较见功力,在冲突中展现着一个个人物,虽然尚未见赏心悦目之处,大家还是可以一气看下去的,觉得有可能比《笑》剧要可爱一些。
不过《大》剧的不足也是显而宜见的。先是感到节奏拖沓。第一集所展现内容完全可以压缩至半集,现在看取舍不当,有“皮儿厚”之感觉。如果非要一集不可,也可以强化垫场戏的矛盾冲突,以弥补内容的短斤少两。例如,白老爷子进王爷府假意致歉一节,研磨得不到火候,现在处理得缺少跌宕,如果再加强对立面双方冲突度,不仅可以更深地刻划两家人物,观众也会被牢牢栓住,不会感到节奏拖沓了。
其次是白老二装傻。当剧中白老二道出大格格是“喜脉”而王爷变脸之时,我周围几个老太太级的观众议论道:“坏了!一定是未婚先孕了!”但是白老二硬是在那里装糊涂,在走廊里打转转,又到处问王爷为何杀马砸车,把戏的节奏拖了下去,人物便显得做作了。尽管那个时代的人不像今天的观众对此类问题如此敏感,但电视剧要高于生活,剧情要引导观众注意力,这总该是个演剧的常理吧?
再者,人物已显脸谱化的倾向。尤其是老大、老二、老三的性格展示有过早分类化的痕迹,如“吃点心”一节,”“老大护老三以求家全”一节,均给人故意之感,失去了人物性格不可知性的艺术魅力。故而三兄弟的言行多少有了些表面的做作。在人物方面还不能过早地说三道四,因为剧情还长着呢,我仅是感到有了这样的端倪。
观众总是爱挑剔的,指鼻子扯脸说啥的都有,众口难调嘛!不过中国还有一句俗语:“褒贬是买主”。把不中意的部分挂在嘴上,把中意的部分藏在心里。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新浪发表评论发表文章或来信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