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清风明月心
套用一句话说是“成也炒作、败也炒作”。先从《笑傲江湖》来看,从播出前的普遍看好,到播出后引来“骂声如潮”,以至最后被封了个“瞎熬浆糊”的美名。《笑傲江湖》“败”就败在先期的炒作过火,让观众的期望期过高。和笑傲江湖相比,《大宅门》无疑就聪明的多。先前作低调处理,到播出后再宣传炒作,最后拍摄方赚了个名利双收。而今,《 大宅门》在央视已播出了一段时间,在这扇《大宅门》内,我们究竟看到了哪些“冷门”和“热门”?
热门一:名演、名导荟萃
有众多名演员、名导演的出演是这部戏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从第一集便出场的“斯琴高娃”,到后来饰演其孩子的“陈宝国”、扮大小姐的“蒋雯丽”、饰白颖宇的“刘佩琦”、饰老鸨的“宁静”。演员阵容本来就已经够豪华的了,可偏偏还的一群大导演在这里面甘当“托儿”。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何群,个个都是导演中的重量级人物。再加上“姜文”、“李雪健”、“葛优”也在这里面客串了一把,也难怪这部戏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热门二:被称为“当代《红楼梦》”
《大宅门》讲述的是清光绪年间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故事时间跨度大、情节屈折,取材于导演郭宝昌的家族史,带有纪实性。从54年开始创作,中间曾几度手稿丢失,历经四十余年,经历过种种艰难才最终修成正果。同时,这也是第一部描写北京宅门文化的戏,“大宅门”既是普通老百姓之家,又有着犹如皇宫中的种种礼仪。清朝时期北京大户人家中的一些规矩礼节,在这其中统统得到了表现。相信就是他的这种纪实性、史诗性,才使得有人给它冠上了一个“当代《红楼梦》”的美名。
冷门一:“高清晰度电视”名不符实
《大宅门》被称为是我国国内迄今为止的第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首开了用高清晰度摄像机拍电视剧的先河。而所谓的高清晰度电视剧就是视听效果极佳,“这连演员们所戴的隐形眼镜都可看到”。但从现已播出的这几集来看,和其他的电视剧没什么很大的不同。原来这里的“高清晰度”是针对国外的观众,国内则由于技术问题,无法达到这种效果。这无疑让许多观众深感惋惜。
冷门二:演员和角色之间差距太大
虽然这里面的演员都是一些名家大腕,但显然导演似乎没有顾及到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差距。比如扮演白文氏的斯琴高娃,整个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形像,根本就不是一个刚有小孩的少妇模样。而让宁静去演“老鸨”、张艺谋演“太监李莲英”虽然有卖点,但显然带有一点炒作玩票的性质,而不是考虑到角色的需要。此外,整部戏从头至尾出场的演员都是一些老面,没有什么新人,缺乏新鲜感和兴奋点。
冷门三:满嘴京片子,南方观众难买帐
这是一部纯粹的京味电视剧,说的是老百京的事,讲的是老百京的人,剧中的人物对白用的也是北京话,就连主题曲也掺入了传统的京韵大鼓和京剧。这对于北方观众自然是很容易接受,而南方观众则不一定会买帐。毕竟,这离我们的生活相差太远了。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点击此处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