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庭院里的女人》,想起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几部所谓的“成人电影”。
最早听说的“成人电影”是1988年由刘晓庆和杨在葆主演的《原野》,许多传闻说在这部被有关部门明令封杀的影片里有刘晓庆的裸体镜头。我在1991年看到了这部解禁后的影片,说老实话,作为一部产于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作品,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艺术上,它过于平庸了。后来在有关资料上了解到这部影片为什么成为禁片:原来在这部影片的送审看片会后,一位在场的德高望重的官员说了一句:“这部影片要表现什么?我看就是是男盗女娼。”言罢拂袖而去(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话倒是不错,影片男女主角用传统眼光看确实均非善类)。所谓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如果当时讲这番话的是偷偷混进来的小伙子(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冲进内部电影片场的年轻人一样),也许这部片子完全是另一种命运了。正因为有了高层权威人士对这部影片的“定性”,《原野》才被尘封多年,解冻后遂成一时热点话题。对裸露肉欲的津津乐道是当时某种社会文化心理的直接反映,当人们告别电影艺术还局限于泛政治性功利教育使观众自觉不自觉处于半禁欲状态的年代,终于等来了可以渐渐地呼吸到自由空气的新时期,人们的“审美饥渴”得到了复苏。如果能把《原野》现象和当时中国美术馆引爆人体大展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这个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了。
后来,《红高粱》(1987导演张艺谋)也被卷入了这股色情传言的漩涡之中。社会上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红高粱》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是专门送到西柏林参加国际电影节的,这个版本是一个“全本”,在影片的高潮段落“野合”一节,观众将看到一个赤裸裸的巩俐(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大众的想像力总是喜欢把女主角剥光);而在国内公演的版本则是“洁本”。据说当时在人头涌动的电影院门口不少人都为即将放映的影片究竟是“洁本”还是“全本”而不停争论着(不知道当时该片票价从几毛钱轮番上涨到5-10元是否与此有关)。后来在影院里我看到了《红高粱》那个著名的“野合”片段,心潮澎湃之间,为这个神圣的场面被大众的想象力所践踏而感到脸红。当时,围绕着这部影片的讨论已经上升到伦理道德的层次,仁者、智者们杀了个天昏地暗。
还有一部片子叫《寡妇村》(1988导演:王进)干脆挂出了“儿童不宜”的金字招牌(当时许多电影喜欢学习香港电影的做法在片头加上一段“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字幕)。没能留下多少深刻印象,只记得似乎是一部悲剧。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洗澡》了,片中有个夫妻同浴镜头,看过之后未觉得有什么震撼力,竟然有人拿来炒,很可笑。
眼前的《庭院里的女人》,已经出了新闻。据有关报道,继广东省电影公司在该影片的宣传海报上打出“16岁以下人士谢绝入内”的字样之后,大连也决定将该片划归为“成人电影”(18岁以下青少年不适宜观看)。起因是《庭院里的女人》的看片会上,有关专家忧心忡忡,认为电影中一些描写性心理、性变态的镜头可能会在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中引起歧义。
已经看了《庭院里的女人》的盗版碟。说实话,总体而言,这部片子还是比较上乘的作品(很多人已经把她和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的《风月》相提并论)。当然,专家们的担心之处(描写性心理、性变态的镜头)确实存在,但那确实是影片中的细微末节而已,如果仅仅凭着这一点,就将18岁以下的观众拒之门外,实在是因噎废食、得不偿失。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把这部片中的所谓不适宜观看的部分剪掉,制作成一个适合12岁以上观众的版本就行了(很多DVD就有碟片内容锁定功能嘛)。专家建议一刀切,和当年审片大员对《原野》的野蛮否决行为差不多少。
我们不得不承认,想从正规发行放映渠道看到自己真正渴求的佳作也是一件难事,因为在我们头上仍然有一道紧箍。
一直羡慕今天的小孩们的幸福生活,他们能随时随地看到很多好片子。在还没有引进大片的时代,小孩们的精神归宿似乎是街头录像厅。如今小孩们不仅能看大片还可以充分利用影碟机这一电化教育工具完成电影艺术的继续深造(其实更多的大人也不得不如此过活)。(李祥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