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tophappy
金庸小说自问世以来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争论的伊始否定的多,但逐渐被肯定的言辞代替,直至赞许成为主流。这是许多金庸迷全都记忆犹新的事情。历史上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公之于众的时候,都发生类似的事情。比如《红楼梦》就因有“语碍”而被认为是低级庸俗的作品,这是忽略作品本身优秀的艺术内涵而造成的误解。对于金庸小说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误解呢?玄而又玄的武功和酣畅淋漓的情爱描写再也不能成为其“语碍”,但堂而皇之冠之以“通俗文学”的美誉,是否可成定论!金庸小说如此被广泛的喜爱,文学地位的不可否定性,绝对说明这种评论偏颇的一面。金庸小说对于中国历史理解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使用上有着高超的艺术性和美好的理想主义想像,这是真正的金庸小说的内核。他符合中国人千年文化对人性的理解,符合中国人内心中对正义的渴望。可我们这方面的求证太少了,虽然金庸小说被众多艺术形式转换,但对于娱乐性一面的追求始终占有绝对优势。尤其以商业目的的港台影视界,娱乐性成为金庸小说搬上银幕的主要原则,并成为一种定式。而央视版的《笑傲江湖》(以下简称《笑》剧)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惊人的一步,其胆量和智慧都是令人赞叹的。《笑》剧对金庸小说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层次艺术内涵进行了大胆的揭示,其中有许多美学的追求是看小说所不能尽全理解的。俗话说“两全不能齐美”,《笑》剧的侧重破坏了人们对金庸小说理解的惯性思维,遭到非议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事。
而《笑》剧的负面评价多来自金庸小说的忠实读者,我不认为他们真的否定了《笑》剧,而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1)金庸小说娱乐性很强,漫无边际的调侃和近似神话般的场景使任何阅读金庸的人深受吸引。而《笑》剧中诸多场景对美学的高雅追求,的确使这些人感到失望。对于这样的心理感受,即使对金庸作品有一定层次的理解,也很难立刻抛弃成见,发现其求新的一面。
(2)也正是因为上面一点,《笑》剧没有出现原著中刺激和迷幻的武功,省略了千奇百怪的武功招式的描写。一些靠这些调料对金庸书籍感兴趣的人自然大失所望。而这些人大都有共同特点:不仅喜欢金庸的小说,而且也对其它武打小说抱有相同的兴趣,不太关注小说的格调,注重追求惊险刺激。如果这样,金庸小说的地位就无法确定了。
(3)中国人喜欢“原汁原味”。对于原来很好的东西,多数人认为应尽量保留本来面目。《笑》剧的大胆改编自然就有变了味道的感觉,对其纰漏与合理性的追究超出了影视艺术可接受的程度,谁都知道即便是耗资亿万美元的好莱坞巨片也是漏洞百出。从这方面来讲,西方人做得更聪明,不对新事务的妄下断言,总爱表现出对其赞赏的一面。
其实,并不是一些观众对《笑》剧一定持否定态度,而是《笑》剧和我们所想像的不太一样。而在娱乐性上极为忠实原著的港台片,的确要更令人容易接受。但细心观察一下,除了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评论,没有什么统一的说法从根本上否定《笑》剧,一些调查表明,对《笑》剧的满意程度是占绝对优势的。《笑》剧对于金庸小说中内涵的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表现是大胆而正确的,其实很多人都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1)正统的“侠”的概念得以全面、正确的体现。侠的概念来自于道家的思想,侠士依靠个人武功(也可说武力)除暴安良、惩恶扬善,而从不不惜个人生命,更不计名利。这肯定不是儒家以“仁”为本的思想,更与佛门毫无关系。《笑》剧将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归隐作为结局正是“侠士”自身理想的体现,不是移木接花、自负清高。隐士和侠士都是来源于道家的思想,以道家为宗的最终都要成为隐士,侠士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金庸先生说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隐士”的一段话就有待推敲。
(2)极重美学的场景刻画,表现了儒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孔子除了要推行仁政、以仁治国外,还有一个理想就是“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儒家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道家提倡的归隐当然也是归于自然。这可以说是两家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笑》剧中,从开头的刘正风和曲洋的琴箫合奏,一直到后来的令狐冲和任盈盈在群山之颠琴箫合奏的场景,都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绝不是拍一拍祖国的秀丽山河,或者耗费资金搞些大手笔。青山绿水之间,高雅之士琴箫合奏,正是是映了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天人和一的意境。传神的表达出了中国文化对于自然界崇拜,千百年来对人归于自然的美好素求。使全剧在意念上达到了一个可以作为全剧的、真正的高潮。
(3)极为传神的人物刻画,凸现中国历史上阴险狡诈的伪善一面。“伪君子”岳不群是阴险毒辣阴谋家的化身。一身青衫长袍,面目严正,四书五经常挂嘴边,简简单单的语言和装束就非常传神的刻画出一个深得孔学熏陶的正人君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外示儒术,而在内皆是藏污纳垢、令人痛恶。真是让人感到《笑》剧的刻画和《红楼梦》中对中国文化伪善一面的描写的异曲同工之妙。
离奇的武功和光怪陆离的武打场景可以让我们看一便金庸的小说,但不能吸引我们去看第二便,甚至第三便、第四便等等。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什么东西在真正吸引我们,如果只是注重其中的武功和曲折的故事情节那我们就会偏离方向。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这就象我们身体中的血液一样,永远都孕育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当金庸的小说中的内容符合每一个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就是我们必须理解金庸小说的时候,是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时候。当金庸小说的主人公一个个成为一代大侠,我们就一次次地看到中国人千百年对人性的真正见地,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高深智慧所深深折服,诚心诚意的抒发赞叹。从这个层面再去看《笑》剧,《笑》就应该是有史以来最为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一种制作手段。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新浪电影论坛发表文章或来信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