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正文
虞之誉全不毁--评王朔骂金庸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6月18日15:37  新浪娱乐

  时间总是无情地荡涤着一切,但也还有一些东西历时久远而更加明朗。当战火熄灭硝烟散尽时,经历时间风雨冲刷,依然静穆挺立的残垣断壁,述说的不仅是沧桑,更是一种体现历史价值的份量。

  “朔金”之战早已烟消云散。吹尽浮躁的尘埃,愈加清晰纷扰背后的本体。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

  王朔的《我看金庸》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指责,金庸表态:对王朔不会计较。然而,也许精读《我看金庸》之后,于《文汇报》发表题为《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对此事正式表态。一些评论家认为:金庸以大度、平静的心态对待这种公开丑化的行为。并号召文人向金老学习,改变文人间某些恶习。评论认为金庸对王朔没有一句挖苦,只是谦和地说理,还真诚地表明他不同意一些媒体把他作太高的评价,并更令人感动地肯定了王朔的创作。实际情况是这样吗?面对刻薄的攻击,面对说出“我骂他又怎么了”这样“痞气十足”的王朔,金庸真的能“八风不动”吗?没有,他很头疼,很受伤。在蹙眉凝思之后,金庸自以为聪明地作出“大度”的回应,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该文行文狡猾,斤斤计较,并棉里藏针地对王朔进行了无情地嘲讽。

  下面,我们试用第一人称来分析在《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里金庸都说了些什么。

  “接奉……稿件,承关注,及感,兹奉专文请指教”。文章以“接奉”“承关注”“请指教”等谦词开头——虽你恶意攻击,我不失风度;你狭隘、粗鲁,我宽容、文明,请指教吧!(我大人大量,你小肚鸡肠,鲜明对比,高下立判)我以“专”文过招——让我修养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佛家境界,任人评说,门都没有!来吧,一招!两招!三招!四招!杀!

  我马上反应到佛家“八风”,也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佛家教导,必须‘八风不动”,即要修养到遇到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但这是很高的境界,我当然做不到。”(做不到我也提出来,其实我都做到了,不信你看,今天就以“八风不动”完成文章,教训教训那无知小子。)

  “利”风,我不会动。我不象一般小名人,本来为几个臭钱硬说为面子打官司。二十几个亿了,再动不叫人耻笑吗?“衰”风?衰不了的。虽说老了,收笔了,但观眼前世界,有几人能达到我之高度!“毁”、“誉”得动一下,王朔那臭小子毁了我的誉。动,得巧妙地动,不能让人看出,有了,文章名就叫“不虞之誉,求全之毁”吧!誉非我虞,毁乃王朔“求全”之毁,与我无碍。有誉无毁,且显王朔小气。妙极!再轻描淡写说上两句,让人看看王朔的浅薄……(冒号前引号)北师大王一川的“二十世纪”小说选把我名列第四(分号)严家炎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讲我的小说研究(递进分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召开“我”的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的“国际”会议(再递进,句号,后引号)平时特注意收集别人给我的优良评价,但仅限于孤芳自赏,今天终于恰到好处地派上用场,让世人都知道了,爽!真得谢谢王朔那小子,要不我咋好意思说!这么多知名人士给我之誉,你毁得了吗?毁我就是毁他们!我不动声色搬救兵,借刀杀人!(好招!)即便他们纷纷落马,有诸多同志一齐赴死,面子也不会太丢,不是说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吗?况且,你王朔一虎难敌群狼,不口诛笔伐,杀了你才怪。既然不用我动手,索性我再退一退,不是说人们同情弱者吗?我再显弱一些。誉“我是不敢当的”,“我感到汗颜”。你王朔吹毛求疵嘛!洁癖嘛!“要求太多了”吧!“我做不到的”。你王朔做得到吗?谁又能做得到呢?你的要求是否显得幼稚可笑无礼呢?真这样的话,我“无可奈何”了,你看着办吧!想毁我誉,戴上求全之冒,毁你自己去吧。

  四大天王、成龙先生、琼瑶女士,我都认识,一向不屑与他们相比,今日我居然与他们并称四大俗,跟他们混在一起,“闻之深自惭愧”。谣以造出,你们哥儿几个并肩作战啊!热爱四大俗朋友们,不能再沉默了,王朔笔下留情,只骂你们俗不可耐,其实,他还要骂你们是汉奸和瘾君子的。有这么多同志,遇“称”风,我不用动。

  我与王朔素昧平生,无怨无仇,何以如此相“讥”?是可忍,孰不可忍?“讥”风要反动,暗渡陈仓!我得正面评价王朔的小说。得让读者知道北京大学那次问答:“我觉得他的行文和小说中的对话风趣幽默,反映了一部分大都市青年的心理和苦闷。”“我对他的评价是正面的”。看,我对王朔不薄吧,他却反唇相“讥”,以怨报德!王朔之心,路人都知道了吧!

  读者朋友们,不要相信王朔的话啦,他信口雌黄啦,我的书有七册的吗?我何时何地卖过七册书?王朔不认真,轻浮浅薄。想毁我誉,不过沽名钓誉罢了。

  综上所述,遇佛家“八风”中之“六风”我已不动,王朔已被我击倒,我无“苦”之有了。只是有些不喜欢我作品的人,他们好讨厌,不提他们。而那些喜爱我小说的朋友们,谢谢你们,我们胜利了,“不会不开心的”。——“苦”“乐”二风亦不再动。

  金庸的“八风不动”之招真的奏效,拜“金”主义者在“帮主”的授意下,纷纷质疑王朔的险恶用心,天下响起一片杀朔之声。

  在诸多观点中,有两种声音最无耻可恶。一个是“盲人摸象”说,一是“不同级别较量说”。两者的逻辑是可恶之源,即弱肉强食,胜王败寇和太岁头上不能动土。

  有教授说:“王朔没有完整地读过金庸的任何一部作品,他的《我看金庸》纯粹是瞎子摸象。如同一个人在街上碰到一个陌生人,发了一番感慨,没有任何意义。”该教授的意思是说:“我在街上看到一个东西,我不知它是人是鬼,是男女还是老幼,也不清楚它会不会结婚生子,生老病死;哥白尼是疯子,站在地球上一小快地方,居然敢说地球围着太阳转?!”基于对文学现象,文艺规律的熟悉,王朔看到金庸小说中某些手法,运用最常用的认知手段——推理,做出判断,某教授怎么就说没有任何意义了?大概他真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经验主义者吧。要知“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结论,只有弱智和孩子做不出。“王朔的作品达不到金庸的高度,也非学者也非理论家”,就可以不把他的批评当回事吗?如果你是一介草民,就永远不能评说政府;如果你不会做菜,就无资格品尝佳肴,逻辑甚是荒唐。我到想问,学者、理论家是天生的吗?是天才吗?如果不是天才,他们的评价跟王朔区别有多大呢?不过空搬理论无见解罢了。文学批评的风格有多种,采用尖酸刻薄的形式,内容就不严肃、不认真了吗?王朔自认“不是从理论上说的”,这就对文学毫无意义了吗?我又不明白了,理论不是从感觉中来的吗?难道只有上升到理论的感觉才正确吗?王朔“俗”了,《中国青年报》发表他的作品就是“媚俗”了。我仍不明白,俗怎么了?媚俗又怎么了?以至该教授怀疑其动机。我想他也会与妻子做粗鄙的俗事,而不只是柏拉图式的爱情;他也会俗不可耐地欣赏年轻漂亮的女子;他也会挖空心思地评职、分房、赚钱。大家彼此彼此,就别指责别人了,就不怕搬起的石头砸自己的脚?该教授一定是理论学多了,不能回到生活实践中来了,变迂腐了。

  有的评论家认为“金王之战”是有着物质上的原因的,即王朔名小酬低,太寂寞,信口胡诌,所以王朔的批评没有太大意义。这是井蛙之见,他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四大俗不仅占有文化市场物质的份额,也占据着精神的份额。王朔虽然主观情绪化的见解,却真实地指出了这一点,意义是重大的。他的戏谑与调侃没有太多要说的,但这是一种风格。四大俗的势力太大了,不以这样的风格呐喊,文化娱乐界不会有丝毫动静,足见王朔之用心良苦与甘冒骂名的牺牲精神。打碎茫然的跟风,唤醒麻木的人群需要利刃滴血。“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面对世俗的压力,王朔毅然蚍蜉憾树,螳臂挡车,我佩服他的勇气。王朔主要担心的是俗的流行与强大,骂的是金庸生产俗的能力及俗的影响。“也许在中国旧的、天真的、自我神话的东西就是比别的什么都有生命力。”这句话是王朔借骂金庸最想说出的话。王朔看到了俗文化麻醉下人们的浮躁浅薄的严峻事实,站出来骂到:“俗作者,莫乱来!创作都萎缩了,我们需要支柱,需要精神。”王朔是严肃的、认真的。

  看一眼整个中国的文化市场,就会明白王朔并非无病呻吟,杞人忧天。我们的电视被“大本营”“大擂台”的低级娱乐、又臭又长的言情武打所主宰;电影充斥着泰坦尼克梦幻的爱情及商业贺岁;四大天王后面奔跑着无知的追星族;还有沉醉于小燕子装疯卖傻的无聊人群。没有创新,没有批判,一片歌舞升平,一味肤浅搞笑。

  琼瑶的丈夫如是说:“《还珠格格》在大陆估计有五亿人看,如果说《还》剧愚弄观众,难道五亿人都是可以愚弄的吗?至于说琼瑶‘矫情’,‘无病呻吟’,蒙骗观众,那王朔先生也骗骗看吗?”五亿人都在看,要看看这五亿人的文化层次和欣赏心理。有许多人是不甘被愚弄的,否则为什么不是大陆有十二亿人在观看呢?庞大的人群被愚,并且还不知被愚,这正是王朔担心的事。如果只有少数人被愚弄,王朔就没有必要骂了。王朔担心这些缺乏文化启蒙和现实精神的影视节目麻醉人们的精神,导致人类精神家园的沦丧。琼瑶的丈夫说:“……可是有人老说我们欺骗了观众,我们欺骗了观众什么?对王朔先生的这种批评,我们并不在意,因为无法在意。”其实,无知之人向来不知自己无知。他们没有能力担当重建精神家园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那种份量与厚度,所以“无法在意”,并把无法在意说成“不在意”。可见“金朔之争”的意义并不只在于金庸的小说,不仅限于文艺批评,其属于整个文化界,属于文化界的价值与方向的大问题的范畴。

  当这些问题还没有一个结果时,有人却说:“……只要一看见王朔长金庸短的满纸烟云,我就两眼发黑。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别再众口‘朔金’了。”看似精明断言,实则是不合时宜的短视与不负责任行为。面对成为儿童乐园的娱乐界,面对充斥插科打诨的影视剧,面对失去思考的庞大群体,我们评论家应承担责任,保持冷静的勇气,去批评那些抛弃了理想、使命、信念和社会价值的作品,去倡导主旋律,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王朔无疑是摇旗呐喊的第一人;《中国青年报》不愧为一块不俗的阵地。

  王朔提出了问题,却还没有解决问题,这场争论不应该停止,只是不应仅限于金庸。

  息谤止于无言。我认为金老先生根本就不该写那篇文章。这使我想起了赵忠祥的“堪何谬正何误”的发问,还说批评家是“消灭不绝的一群苍蝇”。见识之低之幼稚还大言不惭地说:“难道我不‘高’吗?”那么也许鲁迅应重掷匕首,大声呐喊;也许武则天该在无字碑上写满文字;难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只是说着玩的,做不得吗?我喜读金老之书,金老却自甘与此等人为伍,真让我“汗颜”。王朔确是求全之毁,何必计较?有众多读者的金庸誉就誉吧,何必称不虞之誉。一种小说的体裁承载一种价值,王朔硬要求金庸作品的高价值,无疑无理取闹吹毛求疵罢了,一笑置之,何必当真,难道要重写不成。记住文艺批评是给后人看的。

  俗就俗了罢,俗也无价。有人本打算买金庸小说看,听王朔一说,“就宁可信王朔的话,不打算看了”。捧臭脚吧,太没必要了!我们生就俗人,难脱俗气。正如有人爱看《欢乐总动员》《七星大擂台》,有人爱看《还珠格格》“四大天王”,我爱看金庸,爱看王朔,爱读率性豪放的大侠,爱看恩恩怨怨的情侣,它们能使我审视自己,能教我感动;它们也能让我摆脱生存的奔波劳碌,体验生活的浪漫与轻松。感谢庸俗!

  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雅与俗是一回事,等量并重,一如批评与表扬。我们似不需要一种声音,一种模式。单调一律的是机器,雅俗共赏,褒贬共担,复杂多样,难以捉摸的才是人。从此角度看,王朔批评金庸不对。但当俗的份量远超过雅,成为主流;当娱乐文化以妩媚的机智使人的鉴赏力退化;当大众在无聊浅薄的游戏搞笑中沉醉;当孩子们在如梦似幻的空中楼阁里象吸毒者一样丧失意志不能自拔;当“名人”纷纷出书赚钱,自视太高,批评不得;当人们再也不能体会生命的真实与悲怆时。那些有良知的批评家艺术家就必须义不容辞地站出来,铁肩担道义,以敏锐的洞察力,以清醒的呐喊,使娱乐文化端正方向,走出困惑,重建人类精神家园。

  也许人们不会在庸俗中沉沦,也许会的,所以王朔骂的不见得不对,得有忧患意识。但金庸不必因此去想要承担责任。王朔也是俗人,其作品也俗,正如他自己说的:“我跟金庸比不着,也可能我们一样差,都挺折磨人的”。这句话是真的。但正是这些“差”的作品丰富了文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人性。

  虞之誉,全不毁!它们看上去都很美。

  确实很美。(姜人鼎)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发表评论| 影行天下 | 关闭本页




新浪推荐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罗大佑周星驰周润发…明星星座大揭秘!
2001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南-考生报考好帮手!
订阅手机短信张NASDAQ最新行情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谁是最美的新娘:网友婚纱靓照大比拼!

新闻搜索


分 类 广 告
  • 提高您的管理技能
  • 上海分类广告招商
  • 二手车最新信息
  • 海信彩电 千元让利
  • 专业广告摄影制作
  • 缔造生活新空间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0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