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美国高科技电影技术的发达,使得“大制作”成为好莱坞电影常用的杀手锏,战争题材恰恰又为技术的施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目前正在省城热映的好莱坞大片《珍珠港》便是此类影片模式的代表。由于观众对此片的厚爱,让一些人不由发出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感叹。
大制作代表着大风险
的确,大制作之下的战争场面能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视听刺激,让观众在安全的状态下对战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这并不等于说,大制作的影片就一定票房成绩好。一味地把大制作的战争片当成票房的保证,最终免不了失败的结果。
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制作影片不是据称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战争史诗片《珍珠港》(共耗资1.45亿美元),而是1963年的《埃及艳后》,该片当时花费将近4400万美元,约相当于现在的3.07亿美元。但影片上映后并不卖座,令20世纪福克斯公司血本无归,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赔钱的电影”。以近期为例,在拍摄了获得奥斯卡大奖的《与狼共舞》后,好大喜功的凯文.科斯特纳1995年花费1.75亿美元拍摄了一部《未来水世界》,却只获得了几千万元的票房收入,成为了超极烂片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战争巨片并不一定就是票房的保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年来好莱坞影片低成本影片的票房总数加起来远胜于大片。因此,在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大兵压境之际,中国的影片要有蚂蚁撼树的信心,走小制作、高回收的路子。像前不久放映的《我的兄弟姐妹》,投资仅300万元,而票房却高达1500万元。
要枪炮也要玫瑰
受到中国观众喜爱的《珍珠港》,连投资带宣传费,已高达2.1亿美元,但其在美国本土的票房不过1亿多美元,与投资数还差一截。
为何在美国本土失利的《珍珠港》反而在中国内地找到了知音?这与中国观众的口味有关,中国人对于集合战争、历史与爱情的影片一向青睐有加。当年一部《魂断蓝桥》让中国人迷上了费雯丽,但是该片在美国却寂寂无名。而在美国票房失利的影片《埃及艳后》,在中国却成了久映不衰的经典。《珍珠港》虽然在艺术价值上并没有什么突破,但它流畅的爱情故事与历史史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喜欢看故事的中国人来讲,有滋有味。当年如果没有凄美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的吸引力肯定大打折扣。正是因为缺少美女与爱情故事,同样是战争史诗片,在艺术成就上远胜于《珍珠港》的《角斗士》,在中国内地放映时票房成绩非常一般。因此,战争片的炮灰中如果没有迎风而舞的玫瑰,肯定不会受到中国观众的青睐。(记者董文鑫)
娱乐新闻短信 星情星事早知道
电影信息短信 新片好片别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