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和70年代初出生的人,只要他热爱音乐,就不会不知道罗大佑。他的歌声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甚至还将延续下去。关于他的人和音乐一直充满了争议,70年代中期人们称他为“愤怒的青年”,他的叛逆、特立独行他的音乐有一种不安全感。音乐界从当初的排斥到慢慢的接受,继而推崇,一度罗大佑被推上了“神坛”。
而随着2000年罗大佑的复出,关于他的话题又多了起来。人们在看过罗大佑的演唱会 后,突然发现,大佑老了,而自己也老了,与其说在听他的歌,不如说在悼念逝去的青春,所以,我们才泪流满面,所以,一场单纯的演唱会也就具有了别样的意义。
有人说,罗大佑大红大紫的时候,我们还不成熟,而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自然被罗大佑唱晕了。而现在是21世纪,是各种音乐元素和音乐风格疯狂堆积的年代,这足以让乐迷们的耳朵享用了,而罗大佑不过是多如牛毛的商业歌手中的一个,他不是诗人,更不是思想家。
但我要说的是,是我们把罗大佑推上“神坛”的。他原本就是一个音乐创作者,他没有义务肩负历史使命。但他却以一个音乐人敏感的神经感受时代的变迁、人间的冷暖,用他的独立和冷静记录着这个世界,岁月在他的歌里都是有迹可寻的。从《恋曲》三部曲可见一斑:“1980”是青涩懵懂的爱情;“1990”更像是历经爱情后一种人生的顿悟;“2000”则让爱变成了永恒。20年的时间足够让我们成熟,唱罗大佑的歌像在唱我们自己,就像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唱《童年》,高中和大学毕业时唱《光阴的故事》。
罗大佑当然不是思想家。但他是一个善于“提升”的人,把生活提升到生命、把情感提升到对人类的关怀,于是我们在他的歌里听到了大情、大义、大爱、大恨。《亚细亚的孤儿》、《原乡》、《明天会更好》等无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罗大佑是商业歌手吗?这实在是个不值得探讨的问题。罗大佑要靠写歌吃饭,他当然是商业歌手,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内地流行音乐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想唱歌的都要在商业大潮中接受大众的考验,那些既能迎合听众又能坚守自己的音乐理念的歌手是有生命力的,罗大佑就是这样的音乐人,他近30年不停息的创作就是明证;他那些被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就是明证。
该给罗大佑下定语了,他是个音乐人是肯定的,加一个“家”字也不为过。但我觉得,他更像一种毒药,是由关怀、责任、忧思、沧桑、坚贞、纯真、孤独、挣扎、苦涩、喜悦配制而成,服用久了会使人上瘾,并愈陷愈深,难以自拔……余静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