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第1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已于本月22日在甬城宁波落幕,但它给人们留下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首先,本届电影节与宁波国际服装节合二为一,意欲以服装节造势,为电影节添彩。应该说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服装节名气大增,电影节人气旺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也提升了,电影节在本届的赢利已经引起各地的关注。有人说,电影节已经不是8年前的“鸡肋”, 许多城市开始争办,由于举办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意图十分突出,因而在组织安排宣传上自然有所倾斜。广大群众的目光被吸引到服装节上,少了对电影的关注,大街小巷举办的服装节展销总是人满为患,而电影院里观看影片的多是记者和组委会相关人员,真正自己花钱买票看电影的观众少之又少,如此下去,电影节将成为其他节庆活动的附属,削弱了其独立性。
其二,本届金鸡奖的评选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获奖的人员中年轻人占了较大的比例。最佳导演霍建起,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获得者齐星都是30多岁的人,尤其是霍建起已经展现出大导演的风采和实力,他爆冷成了本届金鸡奖的最大赢家,连获3项大奖。电视电影《上车,走吧》和《王新之死》的导演管虎和郑大圣都是“第六代”、“第七代”的青年导演,他们不仅锐气十足,而且其创作手法确实具有独到之处。但以上几位青年导演的获奖也显示了金鸡奖参选影片佳作稀少的状况,的确有些令电影人难堪,有很多人说今年是电影的“小年”,各个奖项有4个提名的只有最佳男主角。本届金鸡奖“排排坐,分果果”的做法也十分明显,除了《押解的故事》得了3项大奖,《刘天华》得了两项小奖外,获提名的各部影片都有所斩获,大凡来了都得奖的定律没有太多改变。另外,本届最佳奖对老同志仍然有所“照顾”,在“携幼”的同时也不忘“扶老”,最佳男主角获得者戈治均和最佳女配角奖获得者彭玉都是60年代的老演员。
其三,金鸡奖至今仍然游离于市场外,以专家奖注重学术性和指导性为由孤芳自赏,获奖的影片中无一部在市场上赢利,有的影片甚至血本无归。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应该是统一的,试想这三者都结合得很好的影片怎么会不卖座呢?以少数人的好恶来决定中国电影的命运,不仅表现在评委会的评奖中,还贯穿于电影拍摄、发行、放映各个环节中。著名导演李前宽曾在电影节的研讨会上强烈呼吁要对电影体制进行改革,这不仅表达了影人的呼声,也代表了广大观众的心愿。《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创下3.6亿日元的惊人纪录,让中国电影人备受鼓舞的同时,也不禁悲愤顿生,这部影片为什么在国内几乎是零票房呢?“金鸡奖”不是票房奖,难道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影片就不是好影片吗?
另外,今年是金鸡百花电影节的“10周年大庆”,但人们还是遗憾地看到本届金鸡奖的各项活动并无什么创新之处,也没有体现出特色。电影展映、见面会、学术研讨、下乡采风以及有名无实的交易会等自然是老一套,形式大于内容。中国将迎来WTO的曙光,10年也可以算是一个小结,当我们在目睹了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盛况之后,也不禁要问:今后电影节的路将如何走下去?报宁波电记者石宇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