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天的金鹰电视艺术节昨晚隆重闭幕,记者印象中热热闹闹的几台晚会、穿梭而过的各路明星、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和百般焦急的全国娱记都成了浮光掠影的过去,而这个盛大的节日真正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值得回味的内容,湖南电广传媒希望把它办成国际性的电视节的设想究竟有无可能性?这是记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金鹰节让大家记住了什么?
从去年长沙承办金鹰电视艺术节以来,传媒的报道一直都过于高调地集中在明星身上,包括最先的提法“办成东方奥斯卡”都成了大家拭目以待的焦点,但最终上届金鹰节有没办成奥斯卡,相信大家都心里有数。今年的金鹰节虽然所请明星不如去年多,但够民族够大牌,像谭盾、陈美,光他俩的身价都可吓倒一批晚会导演,湖南电广传媒在请明星方面依然是出手大方,毫不犹豫,他们知道一个电视节要吸引全国上亿观众的眼球就得靠明星。这也无可厚非,但除此之外,金鹰节还能给大家留下什么呢?娱记们纷纷抱怨这次除了明星没什么可访,算得上有深度的专家论坛不对记者开放,象征着国际水准的民族音乐家谭盾采访时间只有十五分钟,而且是与其他艺术家混杂在一起。所以记者建议主办方在树立节的形象与品牌之时不妨考虑一下再发掘一些除了明星之外更有内涵和深度的内容,这也是与国际电影电视节接轨的必要途径。
如何办成国际一流?
湖南省广电局局长魏文彬在说到办金鹰节的三个目标时,第三个目标提到要把它办成类似奥斯卡、戛纳电影节这样的国际艺术大奖。对于这个问题,记者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提起戛纳与奥斯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圈内人最清楚的莫过于那是一种艺术标准的认定,为何世界上的各路英雄都要踊跃参赛?至少在奥斯卡拿奖,那意味着影片的全球知名度和商业成功,就像《卧虎藏龙》,而在戛纳获奖,那么影片的艺术水准在大家心中也有了一杆秤。这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这样的大型颁奖的规模与明星效应。回头来看金鹰电视艺术节,有这个努力目标无可厚非,但客观地说,这个节是建立在金鹰奖基础之上的,所谓七大主体活动除了两个颁奖会,其它都是派生物。这就意味着要把节办成国际一流的,首先得有一个国际认可的电视奖。以金鹰奖今年的入选作品来说,几乎清一色主旋律片,观众投了票又被评委们删掉了,实际上它并不是完全的观众奖,说的不好听是“强奸民意”。年复一年,金鹰奖自身作品的吸引力减低会直接影响到大家对艺术节的关注力,如果那样,即使湖南电广再热情地承办,请来一大帮明星助阵,也不会增添奖项在行内的口碑,只是让老百姓们看个热闹而已。
金鹰节功能全面就没特色
这届金鹰电视艺术节明显比上届注重了文化的分量,比如主体活动中加入了论坛和经典音乐会两项,相比去年纯粹靠明星来撑门面显得有了底蕴。在记者招待会上,湖南广电局局长表示,他希望这个节能让老百姓和专家都高兴,正在申请办个节目交易会。这样意味着金鹰节承载的功能又多出一项,变成了颁奖、交流和交易。承办方似乎想让这个节具备全面的电视界权威,野心很大。但记者由此担心,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如果金鹰节要安排如此多的项目,会不会让嘉宾和媒体应接不暇,最终一件也没干好呢?再说金鹰节的重点本就是颁奖,其它都是附属的,如果还增加一个交易会,整个颁奖所占分量就更轻了,岂不是有喧宾夺主之嫌?全国一年已有北京、上海、成都好几个电视节目交易会,又何必再多出一个金鹰节交易会呢?以承办方目前这样捉襟见肘的接待,如果再从全国杀来几百个影视公司的业务员,那金鹰节真就叫天不应了。而且把金鹰节办成一个功能全面的节也意味着另一层意思:没有特色。本报特派记者谢晓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