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长篇电视剧《康熙王朝》播出以来,有关它的话题几乎天天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话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康熙王朝》是正史还是戏说?如果戏说历史,它是否存在着危害性?二是该剧编导演的功夫是上乘、中等还是等而下之?三是对该剧常识性历史错误的质疑。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社科院清史研究专家王钢等人士,他们指出的问题恐怕会令许多观众感到惊讶——
第1处:清兵怎能攻入大明皇宫
剧中,杨启隆劝紫云姑娘在茶中下毒害死康熙,以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时,杨对紫云姑娘说,其母是被打进宫中的清兵凌辱而死。但众所周知,历史上攻入大明皇宫,迫使明末皇帝崇祯上吊自尽的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义军,并非清兵。清军入关,已是其后的事了,根本不可能出现清军攻打明宫的场景。这在历史上可算作重大事件,是很基础的历史常识。
第2处:董鄂妃其实是旗人
《康熙王朝》第二集,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患天花,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荤八素的。其实,董鄂妃是汉女(董小宛)这种民间传言早就被史学界否定了。
王国维先生在《吴梅村清凉山?佛诗与董小宛无涉》一文中指出:“董氏,实董鄂妃,又作栋鄂妃,为八旗著姓。世祖(顺治)妃嫔中,出于董鄂氏者共四人,一即孝献皇后,内大臣郑硕之女。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已卯封皇贵妃,十七年八月壬寅薨,以皇太后旨追封为皇后。”
第3处:孝庄太后不能自称谥号
孝庄太后知道顺治出家心思已定不可挽回后的一段独白,其中说到“我孝庄……”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13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病逝,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是这位太后死后的谥号,谥号是死者的哀荣,也是对她一生的评价,孝庄太后自己不可能用谥号来自称。
第4处:圣祖如何托梦?
有一集孝庄皇太后称圣祖托梦给她云云,殊不知,清圣祖正是她的宝贝孙子康熙。而且历史上称圣祖的也仅此一人而已,更何况这是个庙号,得过50多年,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才能定下,50多年后雍正和他的大学士们朝会数日才议出来的庙号,不料竟被他的曾祖母多年前就一语道破。
第5处:皇太后看儿子还是祭祖?
“圣祖”托梦以后,紧接着孝庄皇太后即前往东陵,如果正如孝庄太后所说,是祭祖的话,应该去沈阳,即当年的奉天。如果去遵化东陵,当时遵化也就有顺治的孝陵,谁家老娘看儿子称祭祖来着?
第6处:皇宫御马能跑多快?
为了挽救莽撞的康熙,苏麻喇姑策马前往东陵问计于老祖宗,康熙睡下以后出发,次日早朝以前竟然跑了一个来回。东陵敝人也曾驱车前往,去时走通州过三河、蓟县,共用3个半小时,回时过平谷,经密云、怀柔共用3个小时,而且时速绝不下于60公里。想骑马从北京到遵化一夜一个来回恐怕得掂量掂量。第7处:
白话文如何中状元?
苏克萨哈拿到伍次友的策论《论圈地乱国》(这个名字本身就不伦不类)之后激动异常,不禁照着文章对着康熙吟诵了起来,谁知脱口而出的竟是一段白话文章,殊不知科举考试最讲究八股文的。这样的文章,如果真中了状元,首倡白话文的恐怕就不是胡适等人,而应该是这位苏克萨哈大人了。信报记者冯旭
擒鳌拜——一点都没体现出康熙少年有为,智勇双全这些特点。如果说这时候的康熙还是个孩子,需要孝庄来扶持,可到了青年康熙,给人的感觉就更离奇了,简直就是一个草包,什么都听那几个宽脸大臣的,毫无主见,还大言不惭地说:吴三桂不会反叛,可到底还是反了,于是就要退位,迁都,一下子由一个狂妄自大,好高骛远的康熙变成了一个懦弱,怕事的康熙。
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电视上说是在康熙28年,康熙还在为台湾这个小岛一筹莫展,可历史书上讲清朝在康熙22年就收回了台湾,这都28年后了还在发愁,编剧还是看看历史书吧!这个编剧可要好好学学小学历史了,大家都知道1661年台湾才被郑成功收复,怎么剧中的明珠却说,大明朝郑氏进驻台湾,1661年是康熙刚登基,怎么是大明朝?
最让人发笑的就是那个在山西的“二品”知县周云龙,知县有二品的吗,有意思,清朝五品以下才能是知县,他二品都成知县了,太简陋了吧。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