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绝望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著名开场白用来形容2001年的好莱坞非常合适。
(一)又创票房新高
2001年好莱坞电影在北美市场有望达到8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电影的配套商品销售、 录像带及电视播映权等的收入。
(二)商业片票房虎头蛇尾
一窝蜂冲着影片上映的头两三天凑热闹,这几乎成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宿命。许多影片头一个周末就可赚进数千万美元,接着便以每周下跌50%的势头收缩。20年前,一部影片的生命仍以月计算;如今,商业片的生死就看前三天。
(三)续集一蟹不如一蟹,但很赚钱
因为商业大片的投资额吓死人,所以它回收成本的压力也更大。为了商业上的需求,大片通常最大限度地符合大众的口味,这也是今年多续集的原因,票房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四)暑期商业大片越大越弱智
商业大片不愿面对风险,反正大多数观众都是在第一时间来观看。最显著的例子要数《珍珠港》———不惜把悲壮的历史事件包装成炮火加爱情的娱乐商品,彻底淡化了故事的戏剧冲击力,但作为消遣片仍值得一看。大批无厘头喜剧更是白痴到极点,但成本低廉,片商乐此不疲。总之,商业大片是双刃剑,它一方面切入观众的钱袋,另一方面也削弱了电影应有的艺术锋芒。
(五)幻想大片一轰动再轰动
根据幻想题材著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接二连三造成轰动,《魔戒》和《哈利.波特》均叫好又叫座,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可长期利用的滚滚财源。《魔戒》三部曲已拍完;《哈利.波特》共有7部之多,这跟麦当劳连锁店相似的可复制商业模式。
(六)艺术影片大丰收,但知音不多
说好莱坞影片全都是文化垃圾未免偏颇。事实上,今年好莱坞推出了相对多的优秀艺术片,可惜这些小制作文艺片很难挤进商业院线,因此你很少听到它们的题目。而且除非你居住在少数几个欧美大城市,否则就很难看到。
(七)动画片水平更上一层楼
今年真正雅俗共赏的动画片《怪物史莱克》和《怪物公司》,轻易超过2亿美元的北美票房,而且还让影评人全体叫好。电脑动画的技术进展飞速,但第一部完全动画《最终幻想》却砸了。
(八)名导作品引起两极反应
斯皮尔伯格和库布里克的联合作品《人工智能》及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引起强烈争议,有人打满分,有人打零分。这些作品在艺术上究竟如何,还是让时间老人来判断吧!
(九)“9.11”事件凸显好莱坞优势劣势
“9.11”事件的画面惊心动魄,它无意中证明了好莱坞无与伦比再现恐怖袭击的能力,但在刻画人性的善与恶方面毫无深度和真实性可言。
(十)超级影院铺天盖地
美国的电影放映系统不断变化,目前正快速向着“大而多”进展。“大”就是指规模越来越大,一家影院动辄20多个放映厅;而“多”指影院数量越来越多,从27000家影院,猛增到今天的38000家。本报特约评论员:周黎明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