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残酷又公平,明星们的一张熟脸,纵然能在社会活动中获得一些便利,却终究难逃经济规律的制约。
引子
2001年底,据《法制日报》报道:由著名演员吕丽萍亲任校长的北京群星艺术学校最 近惹上了官司。河南妇女王桂花之子高戈向学校交学费一万元,赞助费三万元,但到校后发现学校没有专门的练功房,自习课没人管,住宿条件也很差,且没有什么艺术实践活动,遂要求退学。但校方拒不同意退还赞助费。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了此案。
“名人办校”,吕丽萍不是第一人,但让学生家长堵到法院门口要求还钱,吕丽萍后来居上,开创了名人欠老百姓钱不还的先河。
办校成风气无米难成炊
无独有偶,办学校闹得虎头蛇尾的不止吕丽萍一家。
据《扬子晚报》报道:“谢晋恒通明星学校”陷入经济危机。在此之前,杭天琪的“天琪艺术学校”虽是轰轰烈烈地开张,但好景不长。
胡兵和瞿颖在风头正劲时,也信心十足地办起了模特学校。不过事与愿违,学校办起来后,赔钱就接踵而来。据说开了没多久就赔了150万。不仅赔钱,学校也随即关闭。
影视圈人士纷纷创办自己的影视公司甚至学校,在几年前已成为时髦。大小明星们一哄而起,一时间以他们尊姓大名命名的各个公司如雨后春笋。激动的新闻界也跟着认真地兴奋一番,一度以为这就是中国明星未来的大趋势。
然而,以上种种窘况和尴尬,是谢导演、吕明星和杭歌星、胡偶像们当初始料不及的。这说明他们在下海前,对水性的谙熟程度太低,对自己知名度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估计过高。
名人办实体十亏九不赢
除了办学校外,开饭馆和酒吧也是明星们经商的首选目标之一。
以歌手那英名义、实则其姊管理的湘味酒楼,最初因那英的知名度曾引来一些好奇食客。
至于歌手孙悦的饺子馆,因为定位于普通消费者,虽说利润不能与酒楼相提并论,但据悉生意还可以。陈佩斯的餐馆地处知春里的繁华路段,价位适中、设施独特,在周边餐馆中独树一帜。鉴于往来双安商场、当代商城的客流量巨大,这家餐馆在就餐高峰期间基本总能满员。看来开饭馆比开公司、办学校容易得多。
另一位歌手安东,十年前在北京西四一带曾开了一个“好运俱乐部”,当时首都新闻单位进行了大量报道,其实正当在为其大唱赞歌之际,“好运”内部核心人物就开始出现了分裂。因此,“好运”并没给安东带来好运。
此外,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还把眼睛盯住了服装、体育用品和化妆品等。马羚的服装店被她自己炒得很火红,不过炒作热度与销售额高低并不总是成正比的。
潘虹时装精品店曾经在南京专卖。潘虹仅在开业当天亲临剪彩,然后再无踪影。潘虹要演戏,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无暇参与专卖店的经营。
想依赖名人效应,疏于自身的努力经营,最终只能因赢利不佳而悄然退出市场。
而全面出击的刘晓庆,更是在多条战线上纷纷溃退。
相对而言,体育明星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运动服到还颇有些建树,虽然李小双和邓亚萍等后起之秀目前还不能与李宁分庭抗礼,但他们的专卖店多多少少已经有些规模了。李宁牌服装,可以说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在世界冠军的含金量面前,风风火火的影视界明星只能望尘莫及了。
大腕开公司甘苦自己知
梁天、葛优、谢园三人以集体的力量,在影视界率先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好来西影视公司。
浙江一家服装企业用财力和他们的知名度结合在一起,以期创造出经济效益。不过,随着葛优的知名度与梁天、谢园逐步拉开距离,他们再在一起共同合作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后来,谢园与梁天合作过几部影片,让梁天饱尝了发行、推销的酸楚。
号称“国际名模”的陈娟红,与朋友办了个模特经纪公司。虽然不像胡兵那样一开始就赔钱,但那钱并不比在“T字型舞台”上好挣。办公司也先得让陈娟红放下所谓“大牌模特”的明星架子,然后就是事无巨细都得操心劳神。
娱乐圈里的艺人们多为半路出家,想在商界如鱼得水,绝非像在娱乐圈里那样,一部片子、一首瞿颖的模特学校,开了没多久就亏了150万元歌便一夜成名这么简单。
自由演员方青卓1994年便与丈夫沈小萌和其他演员李丁、吕齐、冯巩及牛振华等众明星联手,在阜城门的一间简陋的办公楼挂起了“北京君合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招牌。
君合公司创立不久便同时拍摄两部电视连续剧,一部是20集的《换个活法儿》;另一部是15集的《父亲是变色龙》。这两部电视剧市场反应非常一般。
虽然君合公司没说赔钱,但第一枪的效果远不如设想的清脆。
刘晓庆的“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也在亚运村附近。这个公司不是刘晓庆第一和唯一的经济实体,尽管有些因为惹上官司和欠债而比这个公司要遐迩闻名。
刘晓庆面临的难题是年龄。因此,刘晓庆在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同时,便放弃了前台表演的机会。两年前拍摄的一部古装电视连续剧,就推翻了原定于由她“冲锋陷阵”的计划,拱手相让给了别的女演员。
即使是刘晓庆这样有号召力的女明星,当她作为投资人的时候,也依然要面对生死存亡的市场严刘晓庆:昔日的光彩不再,靠你的脸面还能吸引多少生意酷考验。
英达的影视公司在影视圈里,应该说是动静比较大的一个。英氏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是建立在《我爱我家》成功基础上的。早在1993年,英达首推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时,是在与别人的合作情况下实现的。出人意料的成功却没有相应的经济效益,使英达加快了筹建自己影视公司的步伐。
前些日子,北京东直门外一个普通办公楼里,出现了“英氏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招牌。当时的股东名下是英若诚、英达、宋丹丹、英壮、王小京和英宁等六人。
以后英达拍摄的一系列情景喜剧,便都由公司运作。由于情景喜剧目前仍处于英达的专利,在缺少对手竞争的情况下,它的市场潜力较大、销路尚好。这就保证了公司高效、有序地运转,每年至少能够拍摄两部电视剧。往往是这边正在拍摄、剪辑,那边又在策划、编纂新的剧本,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保证了英氏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效益。
梁左的去世,对于英氏公司的打击是巨大的。没有出色的剧本,制作链条的上游就必然出现断流。
朱时茂属于比较早成立自己公司的演员,1992年至1993年时拍摄的《雾宅》,就是由“北京泛太平洋文化娱乐公司”运作的。以后,又陆续制作了《胡雪岩》等一批电视连续剧,其中尤以《胡雪岩》影响较大。
朱时茂不仅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影视制作人员,而且还有以他为法人代表的其他公司。
曾经主演过不少表现青少年题材影片的演员车悦,目前也在西直门一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是在中央电视台节目部即将采取制播分离之际,相中这个新兴市场的。他有较为充足的摄制内容和合作单位,较为精干的制作队伍和较为丰富的制作经验。目前开始制作10频道的《讲述》栏目。
在众多下海经商的演艺界明星中成功者不乏其人,但能够顺利盈利的还是少数。就连香港的“天皇巨星”刘德华,谈到做生意还觉得自己太嫩,他曾投拍电影赔得一塌糊涂。1.4亿元台币,使刘天王足足花了四年的时间才还清债务。(伊夫)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