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公安题材的电视剧的六大诟病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01月31日18:00 北京晚报

  近年来,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已成为荧屏上一大热点。

  涌现出一批如《西部警察》、《刑警本色》、《永不瞑目》、《重案六组》等风格迥异、观众公认优秀的剧目。

  同时也出笼了一些二三流的平庸之作。还有一些“等外品”、“残次品”压在那里不
能播出。

  据报载,从2000年1月到2001年10月,全国上百家制作单位生产的上千部(集)电视剧“烂”在了库中,其中大部分是公安戏和暴力戏。

  笔者近来受聘参与公安题材影视作品的审查工作,审读了一批此类电视剧脚本,深感当前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令人忧虑。

  一、情节荒诞无稽。现在有的编导既不懂得公安工作,也不了解公安民警,甚至缺乏起码的公安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又不肯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只是基于某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便贸然编起公安题材电视剧来。由于没有生活体验,就只能靠突发奇想,胡编乱造。请看以下几例:

  把麻醉药物投入食品、饮料或香烟中实施麻醉抢劫的案件已屡见不鲜。而近来一位电视剧作者又发明一种更为奇异的作案手段:一个女骗子把麻醉剂掺入口红之中,勾引大款,通过接吻,二人同时昏迷,然后由同伙实施抢劫,并且一吻一个准儿,屡屡得手。据刑侦权威人士称,在中国大地上至今尚未发生过此类奇案,纯属瞎编。

  点评:情节的胡编乱造,是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中的一大恶俗,其中除了编导对片中涉及的领域体验不深外,也是智力不足的一种表现。

  二、格调低级庸俗。有的作者为了追求“卖点”,故意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专门挑选那些低俗的题材,热衷于描写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有些剧目净是这些污七八糟的内容。那些地痞流氓、赌头赌棍、嫖客妓女们,不是在阴森恐怖的魔窟里聚众豪赌,就是在灯红酒绿的歌舞厅中寻欢作乐。有的甚至用极其污秽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写性行为。砍胳膊、剁手指、割脚筋等血淋淋的暴力镜头屡见不鲜。而对公安机关打击查处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戏中偶尔出现几个公安人员只不过是一种陪衬,与那些满口污言秽语、活灵活现的反面人物相比,显得面目苍白、形象模糊。

  点评:除了编导本人的格调有问题以外,一切都是收视率惹的祸,格调低下大部分都是有意为之。

  三、模式化、雷同化已成通病。有的以刑事侦查为题材的电视剧,不仅故事情节雷同,而且表现手法也大同小异。许多人物、情节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每部戏中的侦查人员,必是一对男女搭档,他们之间又必生爱慕之情,并与第三者(通常是男方的未婚妻)发生感情纠葛。侦查人员又都是一副面孔。男的必是刑侦队长,他既有一身拳脚功夫,又料事如神,犹如福尔摩斯再世。而他们的侦查本领不过是化装侦查和打打杀杀这么两招。本来丰富多彩的刑侦工作就这样被简单化了。

  点评:并不是说不要模式化,而是怎样在模式的基础上有那么点创意,加点想像力,好不好,拜托!

  四、任意夸大“敌情”。有的以描写“打黑除恶”为题材的电视剧,把当今社会描绘得如同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那些黑恶势力不仅在党政领导机关中有“保护伞”,而且所有执法部门的头头都是他们的“座上宾”。那些“黑老大”、“大哥大”们竟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腰别手枪,在一群打手的簇拥下招摇过市。他们任意欺压凌辱百姓,而无人过问,好像那里的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都已不复存在。在有的枪战片中,人们还可看到这样的场面:两个犯罪团伙互相火拼,长时间的激烈巷战,满城枪声大作,就是不见公安机关前来平息。直到交战双方两败俱伤,丢下遍地尸体扬长而去。

  点评:突出反面人物的凶残和势力强大,就是为了体现正面人物的高大英勇,但是别忘了,这是在中国,不是好莱坞。

  五、刻意美化犯罪分子。在有的电视剧中,那些以“总经理”、“董事长”等面目出现的大毒枭、走私犯和黑恶势力的后台人物,不仅表面上个个都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而且他们的内心似乎都有某种无奈的隐衷。人们只能看到其冠冕堂皇的表象,却窥见不到其贪婪、阴险、残暴的本质。有一部以歌颂公安局长为题材的电视剧,对剧中那个黑恶势力的后台老板、某国有大企业的女老总白玉妹也是赞美有加。这个犯罪分子投海自尽后,该剧竟以这样一句充满惋惜和赞美之情的画外音作为全剧的尾声:“白衣飘飘的玉妹在向恶浪飞去,仍然是那样的美丽……”

  点评:反面人物的塑造越来越人性化,这是一大进步,毕竟,最坏的人在人性的深处,一定也有一些闪光之处,可问题的关键是,正面人物的塑造却丝毫没有长进,怎么看都像一个个“塑像”,长此以往,还不助长人们的“反英雄”情绪,这才可怕。

  六、“纪实性侦查片”泛滥。记得若干年前,中原某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后来把这一案件的发生和侦破过程以“真实再现”的手法搬上荧屏。这种新颖、大胆的形式,在当时曾一度产生不小的轰动效应,从此开了“纪实性侦查片”的先河,各地纷纷起而效法,一时间,形形色色的侦破纪实片充斥荧屏,并经久不衰。

  这类纪实片不仅那随机拍摄的乱七八糟的生活场景、那未加任何修饰加工的冗长对白、那生活原型人物的生硬表演看着令人乏味,而且如果掌握不好还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把那些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特别是把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和内部运作机制都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本身就很不策略,它对试图犯罪的人和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

  点评:一个最具体的例子就是美国世贸大厦的被炸。这跟好莱坞暴力电影的泛滥有关吗?有吗?真的没有吗?赵玉龙 文 王金跃 评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 | 影行天下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窗口


新闻搜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商城推荐
情人节送什么?

  MP3播放器专题
  • JNC SSF-264
  • JNC SSF-896
  • 三星Baby YEPP
  • JNC MP3
  • JNC SSF-886

  •   情趣礼品专题
  • 爱情信使熊
  • 魔幻无底内衣
  • 网状美胸内衣
  • 雅诗兰黛香水
  • CK ONE 中性香水

  •   这个冬天不太冷
  • 随身视听超低价
  • 每日精选别错过
  • 流行时尚属于你
  • 逸飞精品二折起
  • 手机传情无极限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0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