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
观众与媒体对《橘子红了》的热情直线上升,昨天下午在西单图书大厦,上演了一幕“最后的疯狂”。由于李少红和周迅出现在签售现场,按捺不住的观众与媒体居然把图书大厦搅得上下爆热。
这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电视剧本身的发展又一次突破了许多人为的预言。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电视剧只适合讲故事,影像等形式化的东西作用不大,一般观众也看不懂或不欣赏。《橘子红了》把这种说法置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看到,《橘子红了》恰恰是这样一部作品,故事非常一般,而最突出的倒是它的影像和声音。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顺利地接受它,但至少有相当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与它产生了较大的共鸣。人们很在意影像与声音所带来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它绝不同于只能让观众看一个无聊故事的连环画式的电视剧。人们乐于用“唯美”、“好看”、“养眼”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像制作水平的提高是一方面,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是另一方面。换个说法就是,观众的眼界高了,高水准的影像制作才能入观众的法眼。如果放在前些年,《橘子红了》能不能遇到这样的好运就很难说了。这两年流行“养眼”的说法,眼界要高,是靠平时养成的。这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影像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推动了电视剧的创作和欣赏也在逐步提升。前两年的达利,去年和今年的毕加索,热了几年的出版界的“读图时代”,所有这些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滋养着我们的观众的眼睛,他们已经很有理由不再满足于用简单、单调的画面讲故事。这种欣赏能力提高所带来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方式的变化,也许预示着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尽管现在还更多地体现为审美的时尚化。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