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漫画故事改编的18集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被广电总局下令暂停,春节前后由天津、湖北、陕西等地电视台抢先播出该剧掀起的“《流星花园》热”,很可能因此降温。这个结果既有些出人意料,但应该说也在情理之中。
灰姑娘传奇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都应该着眼于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健康的内容和进步的观念引导人 、鼓舞人,而不能违背文艺创作中“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本规律,更不能通过胡编乱造的手段来哗众取宠。作为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传奇,《流星花园》尽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并通过万里挑一的偶像塑造和“到处都听得到钱响”的豪华时尚包装,创造了万人空巷式的轰动效应和空前巨大的商业成功,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整个故事始终充斥着种种轻浮、怪异、虚假、滥情的成分,创作者随意编排世态人情、虚构人间奇迹的“戏说”作风暴露无遗。一个对人生和社会有着相对成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成年人看了《流星花园》,可以权当欣赏了一场二三流水平的小品表演,但青少年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自我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被其中那些看似追求个性张扬、实则屡屡落入“无厘头”窠臼的人物形象所迷惑,以为生活中真有这样一条通往自由与幸福的彼岸的捷径,从而很可能与自己眼前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产生深刻的隔阂,在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产生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这一点看,《流行花园》中着力刻画F4、杉菜等偶像人物,与几年前电视剧《还珠格格》浓墨重彩渲染“小燕子”,以及某些比“历史戏说片”还要经不起推敲的“历史正剧”倾情塑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皇帝形象一样,都是在明目张胆地唐突历史,在随心所欲地歪曲现实生活,青少年在喜闻乐见中飘飘然不能自拔,最终必然受到误导乃至欺骗。
上世纪30年代初,女作家冰心写过一篇带有童话意味的小说《分》,说是医院里有两个刚出生的婴儿,一个是小康殷实家庭的儿子,一个是屠户家庭的儿子,两人成了知心好朋友。但两天之后,屠户的儿子就得回家交给60多岁的祖母带,他只好向小康家庭的儿子道别:“你真美呀,这身美丽温软的衣服!我的身上,是我的铠甲,我要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呀!”这样的文字虽然读来颇不轻松,但却让人在沉重中看到了生活和社会的真实,从而产生“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艺术感染力。今天的青少年当然用不着小小年纪就“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但他们面临的成长成才的压力也是客观存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通过多种正面教育手段,包括选择那些符合他们的认知审美特点的优秀文艺作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实认识,树立理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独立思考的勇气,建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个时候,尤其不能让那些以歪曲现实生活、炮制“幸福泡沫”为能事的所谓流行文化作品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本报评论员/潘洪其)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