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工体的座位几近占满,不过据透露实际票房只有半数左右,这个成绩在同类演出中已算相当不错的了。虽然种种天时、地利、人和都配合得不错,但“古典辣妹”音乐会终也没能逃脱北京演出市场上“逢欧美流行音乐票房必败”的怪圈。
从被圈内人士顶礼膜拜的冰岛大腕比-约克,到大众偶像瑞奇-马汀,其间还夹杂着大大小小的星星“空气补给”、“迈克学摇滚”等等,“古典辣妹”虽不属纯粹的流行音乐范 畴,却在市场归类时也被划到了这一范畴。总之,近两年到北京“走穴”的欧美流行演出不可谓不多,他们在国际上的名声不可谓不大,他们的卖点不可谓不足,可偏偏不约而同地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这些国际明星一定想不明白,自己所到之处呼风唤雨,为何就是冲不破北京的怪圈?原因非常复杂,有人将其归结为“演出商的陷阱,观众的盲区”很是精辟。所谓“陷阱”,无外乎档期、价格等客观因素,简而言之就是在国内市场中,欧美流行音乐这一块严重滞后。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时效性的要求严格,世界名团几十年屹立不倒,把它们请到中国来,档期我们可以慢慢等也不会过了保鲜期,可是流行明星的大红大紫却是突然爆发,稍纵即逝的。所以最当红的请不来,请来的要么火候不到,要么已经走了下坡路,再加上脱不开我们的市场上多年形成的痼疾,如盲目定项、哄抬价格、赠票索票,这种状况当然卖不了好价钱。所谓“盲区”则提醒我们,观众的接受程度也是造成瓶颈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的欧美音乐发烧友大有人在,但事实证明它离“普及”的概念还相差甚远,媒体提供的有关信息量也在欧美和港台之间严重失衡,再加上语言障碍以及各种操作上的技术问题,失败在所难免。
屡战屡败,打击的绝非仅仅是演出商的神经,毕竟欧美代表的是当今世界流行音乐的主流,演出市场上长期存在大片空白,除了影响到我们音乐市场的丰富性和健康发展,副作用也很明显。比如许多业内有识之士指出中国流行音乐向低龄化市场妥协、畸形发展等就与我们缺乏对歌迷的引导培养、帮助其打开视野不无关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好的欧美歌星演出是应该赚钱的,想突破“怪圈”的演出商也仍然大有人在。把“古典辣妹”请到中国来的索有文化总经理罗小川就是个开发欧美流行音乐演出市场的热衷者,他的观点让人看到希望:“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的观众看到并能接受外来新兴事物的机会与日俱增,相信有一天,欧美流行音乐也会像当年的芭蕾一样,从空白到引进到被欢迎,直至成为市场上的重要部分。”(杨文杰)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