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上,属于上世纪80年代那个华语流行乐坛经典文化时代的动人情怀,在首都体育馆的夜空荡漾。姜育恒、童安格、潘美辰、张镐哲这4位曾带给过我们无数美妙旋律的老歌手,再度唱起了那些已经被埋在我们心底深处的经典老歌。尽管这4位受人尊敬的老歌手,在北京“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但不可回避的事实却是,飞速变脸的时代和听不懂这种音乐的多数观众,却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难受和复杂。
这些老歌手和他们当年演唱的老歌,已经变成了一张书签,被永远地压在岁月纪念册中青春的这一页,成了压箱的宝:知道它在哪里,也绝不会丢弃,却鲜有机会去拂拭——怀旧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或者说是契机。就像罗大佑之于所有曾经真正热爱过华语流行音乐的人一样,两年前他的上海演唱会,是整整一代人在世纪末的最后一次集体大怀旧。可是,就算你上升到“那些歌里面有你的青春和梦想”这种高度,你却会发现,自己与偶像两败俱伤的时刻却也在提早到来。坐在2002年4月28日温柔夜色下首体680元的看台上,我并没有心情被击溃的感觉,只是仿佛瞬间参透了,那些什么青春呀、理想呀、誓言呀、爱情呀、记忆呀,都似乎成了扯淡的理由。当时我就想,够了,就这么样吧。
《再回到从前》、《不是我不小心》、《我想有个家》、《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驿动的心》、《跟往事干杯》、《再回首》……或许歌者的声音中已经缺少了年轻时的那种冲动与无奈,但岁月的沧桑已经完全融入到歌声中去了,只是不知行色匆匆、心灵愈渐冷漠荒芜的现代人,听起来是否还能真正有所触动?
青春,在被老歌手放大的老歌里,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而2002年4月28日的首都体育馆,注定是一座祭奠青春的祭坛,老歌是被供放的祭品———希望这些老歌手永远不要赶什么时髦,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彻底改变自己!
我还能再多说些什么呢?也许只能用跟一群写乐评的哥们儿在广州喝高了之后的调侃,来表达一种悲大于喜的心情:我只能用《京华时报》这都市报的名片,轻轻扇打浮躁时代浮躁乐坛的耳光。(三石)
《京华时报》(2002年4月29日第B39版)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