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新片十全十美,像20多年前的作品那样充满创意和想象力,但那是不可能的事。卢卡斯已明显过了黄金时代,他再也无法达到自己创造的高峰。--周黎明
热评星战
编者按:《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今日在美国隆重上映,本报特约了著名影 评人周黎明对该片作评。周黎明说,这部影片他本人也尚未看到,之所以写这篇述评,是因为他有几位他自己一向信得过,并已经在美国先睹为快的朋友可以询问,而且“他们的评论读起来酷似我对《星战前传Ⅰ:魅影危机》的印象”。结合以前对《星战》系列的了解,以及眼下美国多位著名影评人的观点,以下就是周黎明眼中众说纷纭的《星战前传Ⅱ》,以飨读者。
【狂热】
众所周知,《星战》发烧友具有宗教狂热的特征,其中有些人甚至曾向当地部门要求把他们的影迷会注册为宗教机构。他们对影片的热爱早已超过了卢卡斯自己。他们看到片头电影公司的商标都会鼓掌,评论家的质疑对他们来说无疑于异端邪说。卢卡斯是他们的耶稣。
有人称他们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莫斯科市民”,出于惯性而排起长队,企盼这一部比上回好些,但内心怀疑整个体系已经开始腐烂;连在影院门口露宿的狂热分子,他们的热情也被忠诚所取代。--周黎明
【质疑】
卢卡斯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显著。首先,他对赚钱的兴趣早已不亚于对《星战》人物命运的兴趣。《前传Ⅰ》的形象授权费之高、买家之多,号称即便没卖出一张电影票,仍有利可图。当然,文艺作品能赚钱不是什么坏事,但一部电影若以卖玩具为终极目标,那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在卢卡斯身上,最大的矛盾是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早年的《星战》系列有开拓性的特效,但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是人物和故事;到《前传Ⅰ》,观众能明显感觉到他对人物和故事已兴味索然,而特效场面却一丝不苟,精致至
极。 --周黎明
【批评】
卢卡斯是一位宏观型导演,他对影片的全貌有总体把握,但对于表演细节却往往不知所措。据笔者从好莱坞圈内人士了解到,卢卡斯从来不会说戏、导戏,这就是年轻演员在他戏里难以出彩的原因。
卢卡斯的编剧水平也是遭人诟病之处。著名影评家罗杰-伊伯特说《星战Ⅱ》中两位主角的绵绵情话“没有一句不属于陈词滥调”,整部影片“没有一句留下好印象、可以引用的对白”,这些对白大多是实用性质的,用来提供人物背景、推进剧情发展等,全然没有早期《星战》片对白的风趣和多姿多彩。 --周黎明
到目前为止,收集北美各种媒体影评文章的“烂番茄”网站显示,对该片的评论有60%是基本肯定的。但不幸的是,几个最有影响、最权威的影评家均明确无误地表示了失望。
《纽约时报》AO斯格特:
这是一部两小时12分钟的动作英雄广告片、一部标志着最新数码电影制作技术的范本、一个让才华出众的演员们念他们一生中最糟糕台词、但为此领取高薪的机会。这基本上不是一部电影--如果你对电影的定义是“人物生动、情节富有戏剧性、用视觉形象讲述故事”的话。
《芝加哥太阳报》罗杰-伊伯特:
该片只是一次技术的尝试,而缺乏乐趣和活力。《克隆人的进攻》这个片名简直就是整部影片死板的写照。
《新闻周刊》大卫-安森:
卢卡斯的作品已尽显老态。跟节奏流畅、感情饱满的《魔戒》比起来,它既冗长,叙事手法也显得僵硬。
1999年《星战前传Ⅰ》推出前,卢卡斯开足了宣传机器,大造声势,让人觉得该片将稳夺《泰坦尼克号》在票房和奥斯卡的双料冠军;有了那次经验,这回他的宣传机器收敛了许多:“咳,别那么当真,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卢卡斯的闪光点VS盲点
但是,对于真正的《星战》发烧友,这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一部暑期大片。众所周知,《星战》发烧友具有宗教狂热的特征,其中有些人甚至曾向当地部门要求把他们的影迷会注册为宗教机构。他们熟知该系列片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他们对影片的热爱早已超过了卢卡斯自己。他们看到片头电影公司的商标都会鼓掌,评论家的质疑对他们来说无疑于异端邪说。卢卡斯是他们的耶稣,他是不可能出错的。AO斯格特称这些影迷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莫斯科市民”,出于惯性而排起长队,企盼这一部比上回好些,但内心怀疑整个体系已经开始腐烂;连在影院门口露宿的狂热分子,他们的热情也被忠诚所取代。
但对于那些没有学会顶礼膜拜的人来说,卢卡斯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显著。首先,他对赚钱的兴趣早已不亚于对《星战》人物命运的兴趣。《前传Ⅰ》的形象授权费之高、买家之多,号称即便没卖出一张电影票,仍有利可图。当然,文艺作品能赚钱不是什么坏事,但一部电影若以卖玩具为终极目标,那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笔者并不认为商业和艺术一定是对立的。在卢卡斯身上,最大的矛盾是艺术和技术的关系,两者之间原本是互补的,技术应从属于艺术,但在《星战》中似乎从“精彩”变为“抢戏”,而且两者越来越互相排斥。卢卡斯一向酷爱新技术,对于电脑科技在电影制作的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年的《星战》系列有开拓性的特效,但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是人物和故事;到《前传Ⅰ》,观众能明显感觉到他对人物和故事已兴味索然,而特效场面却一丝不苟,精致至极。
除了特效喧宾夺主,机器人赛过真人也是《星战》的新趋向。卢卡斯是一位宏观型导演,他对影片的全貌有总体把握,但对于表演细节却往往不知所措。据笔者从好莱坞圈内人士了解到,卢卡斯从来不会说戏、导戏,这就是年轻演员在他戏里难以出彩的原因。伊万-麦格莱格有内力、有闯劲,而老牌明星克里斯多夫-李演反角经验丰富,他们两人在《前传Ⅱ》中的表演普遍受到好评。可怜新人海登-克里斯腾森既没有显示黑武士的阴暗面,在爱情戏中也没有迷人的魅力,看不出他在去年的《重建人生》中的潜质;而“二进宫”的娜塔丽-波特曼依然像日本歌舞伎中的脸谱,缺乏足够的表情变化,她每拍完一场戏都会得到卢卡斯毫无保留的赞扬,而往往连她自己都觉得刚才的表演仍不到位。评论家说他们俩的台词像是在背诵课本,既不自然,又缺乏感情色彩。《新闻周刊》的安森说:“本片中的阿纳金好像一个只会叫苦连天的美国青少年,他是个乏味少年,而不是即将走上黑暗之路的黑武士。”
想一想《前传Ⅰ》中扮演阿纳金的小男孩,他可能是电影史上戏分和卖座跟由此产生的知名度最不成比例的童星。主演最早三部《星战》的马克-哈米尔(演卢克)也是如此,这不能不发人深思。对于新片中的演员,他们的任务更加艰巨,因为大多数场景都是在蓝幕前拍摄的,没有适当的气氛帮助他们入戏,因此连塞缪尔-杰克逊那样的好演员都发挥得不理想。
卢卡斯的编剧水平也是遭人诟病之处。伊伯特说《星战Ⅱ》中两位主角的绵绵情话“没有一句不属于陈词滥调”,整部影片“没有一句留下好印象、可以引用的对白”,而偏偏上半部影片中全是对白,银幕上的人物“不停地说呀说,仿佛是律师,而不是浪漫幻想影片中的主角”。这些对白大多是实用性质的,用来提供人物背景、推进剧情发展等,全然没有早期《星战》片对白的风趣和多姿多彩。
《星战Ⅱ》的盼头VS看头
我们希望新片十全十美,像20多年前的作品那样充满创意和想象力,但那是不可能的事。卢卡斯已明显过了黄金时代,他再也无法达到自己创造的高峰。这其实并不奇怪,60岁以后仍能编导出佳作的电影人实属凤毛麟角,因为艺术创作和体育一样会随着年龄而走下坡路。我们引述了有关《星战Ⅱ》的一些负面评论,但这不表示它一无是处。首先,有相当一部分影评家仍对它给予充分肯定,《时代周刊》的理查-考里斯认为该片将把《星战》系列重新拉回到正道(言下之意《星战Ⅰ》仍是失败之作),《滚石》杂志的彼德-特拉弗斯把它评为“名列第三的《星战》影片,仅次于最早的那两部”。
即便是大失所望的影评人,也不是全盘否定,如对于人物塑造,除了伊万-麦格莱格和克里斯多夫-李,说话句式颠倒的尤达大师也一致受到好评,甚至颇讨人嫌的佳佳-宾克斯也得到罗杰-伊伯特的肯定(“虽然古怪,但总比苍白无味要强”)。
AO斯格特认为《前传Ⅱ》的特效具有“视觉上的圆润”,比《木乃伊》系列强多了,另外,一前一后两场动作戏也相当吸引人,前面是空中追逐,后面是杜库伯爵和尤达之战。大卫-安森认为终场戏救了该片一命,而整部影片似乎定位成儿童片。另一位影评家巴拉迪耐里却持相反意见,认为新片要比《前传Ⅰ》更成熟,“十岁以下的小孩会被片中的黑暗势力所吓倒”。
评论VS票房
到目前为止,新片的影评有60%是肯定的,略高于《前传Ⅰ》的58%,但低于《蜘蛛侠》的84%。这种局面到本周末所有影评全部“出笼”后可能会有所改变。一般来说,影评人口碑不足80%的很难问鼎奥斯卡,而这回连拍手叫好者都没敢预测它有这种潜力。
但《前传Ⅱ》的真正战场不是媒体的娱乐版,而是票房的排行榜。它需要打败两个对手,一个是两周前上映的《蜘蛛侠》,至上个星期天该片已有2-2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指北美市场),并且破两项纪录(最短时间上1亿,即3天;最短时间上2亿,即9天);另一个对手是《前传Ⅰ》,北美票房4-3亿,占有史以来最卖座影片的第四位。
由于卢卡斯坚持只采用能放映数码电影的高档影院,新片的上映规模要比《蜘蛛侠》小得多--—《前传Ⅱ》有5800个放映厅,《蜘蛛侠》则有8000个放映厅。这意味着《前传Ⅱ》短期内打破《蜘蛛侠》纪录的可能性不太;而要打胜持久战,则需要观众口碑的宣传。卢卡斯表示,从预算的角度讲,新片若有2-85亿的北美票房他就心满意足了,但如果只能达到2-05亿,则会令人失望,“那样会影响到下一部的策略”。
克隆人未能攻占大多数影评人的心,他们能不能攻占大多数观众的心,两三天内就会见分晓。
链接哪部《星战》口碑最好?
根据《新闻周刊》对16000名读者的调查(括号中的评论来自另一家媒体)--
1、1980年的《帝国反击战》
支持率:50%
(本系列的巅峰之作,让观众投入的感情得到充分回报。该片并非由卢卡斯编剧或导演,这意味这什么呢?)
2、1977年的《星球大战:新希望》
支持率:28%
(最早的一部,也是最新鲜的一部,使得卢卡斯在电影史上成为跟迪斯尼相提并论的理想主义者。)
3、1983年的《绝地战士归来》
支持率:17%
(那些伊沃克太可爱,提高了影片的腻味指数,花了20年才消除。)
4、1999年的《前传Ⅰ:魅影危机》
支持率:4%
(一部没有生气、弱智的乱线团,伤害了观众的向心力。)
至今为止,没有人认为新片要比1980年或1977年的那两部好,也没有人认为它比1999年的那部差,因此,所有分歧在于它究竟有没有1983年那部的水平。相信每个人自有判断。(本报特约娱乐评论员 周黎明)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