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听罗大佑?那么你老了。初听得这句话,是在他演唱会如火如荼的时候,虽然现在想想未免有些酸葡萄的嫌疑,可在当时,却不禁悲从中来———自己难道真的老了么?
周杰伦?Cool!当你很有共同语言地转回身去,却发现只是些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愣头青的样子还做得很拽,心里怕也是有些嘀咕。
一个人的年纪往往可以从他所哼唱的歌中听出来,也可以从他去听哪个演唱会估摸个大概。
童安格?谁啊!
有个模范爸爸很想与正在读初中的女儿进行一番亲子沟通,可听听小妮子张口F4闭口R&B地始终是一头雾水。正巧童安格姜育恒潘美辰张镐哲来开演唱会,老爸觉得这几个名字还不算陌生,便很“时尚一把”地搞来两张票。谁知女儿头一甩眼一翻“童安格?谁啊!”
前两年说起林忆莲还言必称“香港歌坛大姐大”,随其结婚生子,名声也就逐渐淡漠了下去。最近碰巧听广播,年纪已经不小的主持人突然冒出了一句“香港歌坛的‘外婆级’人物来上海……”顿时大惊失色,才几年啊,Sandy的女儿都要做妈?不得不感叹歌坛的新陈代谢实在太快。
想想真的郁闷,这批当年叱咤港台披靡大陆的歌坛中流砥柱式人物,不到十年,就成了“上一个世纪”的代名词。而在E世代,后新新人类口中的“上世纪”和白垩纪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电子时代来得太急太快,木吉他和校园民谣一旦贴上了“怀旧”的商标,就被让进了音乐的古董店———跟进“摇滚名人堂”的道理一样,谁都向往着出名,可一旦名字进入其中,就意味着一个字:老。———谁又都是不想被人真的认为老了的。这很矛盾。
于是,听那些不插电或者带些早期幼稚电子的歌迷想到了一个聊以慰藉的理由:现在的歌坛真的浮躁。电子就是浮躁,快节奏就是浮躁,或者直白的歌词就是浮躁?到底浮躁是什么,没多少人说得清楚;或者可以这么理解:浮躁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划分着歌坛乃至歌迷的老、中、青的界线———“老”的说“中”的“浮躁”,“中”的又嫌“青”的浮躁。毕竟年岁就是摆死在那边的,它有时被刻意装扮成“内涵”、“深度”的承载体———年轻人对它也奈何不得,只有嗤之以鼻的份。当然,等到“中”变成“老”,“青”变成“中”的时候,总会有一轮新人成为“浮躁”的牺牲品。
那位模范爸爸后来和同样模范的妈妈一起去听了演唱会,一副很感动也很温馨的样子。模范爸爸说,他又找回了当初的感觉。女儿不以为然:酸!
爸爸当仁不让:嫩!
周杰伦:不会说话还唱歌?
当初R&B还没有那么火爆的时候,那些土生子的艺人们曾经倍受耻笑:话都说不清楚,就来唱歌?(其实是舌头练得太溜了,只怪我们的听力没有及时进化跟上)然后就有了Jay,再批评那种含混的唱腔似乎已经有些老土了,恰好周杰伦有股天生的随意和痞味,于是指责也理所当然Update成了:流氓也来唱歌?
歌坛真的越来越“流氓”了———张惠妹和莫文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丑得可以,而他们的形象,更是频频地“丑人多作怪”。上几代(三岁隔一代的计算方法)的人见了他们,即使不摇头,也免不了对他们的“张牙舞爪”微词颇多。
记得当初张惠妹一派非洲黑人打扮上台高歌“你是我的姐妹”的时候,曾吓倒过一批MM:跟这样没进化完整的称姐道妹,岂不是白白“埋汰”了自家?而更多的人,说起莫文蔚,首先想到的便是“食神”当中的龅牙鱼蛋妹。
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皮肤晒成黑黑的“小麦色”;也有不少人把龅牙认作“兔兔牙”,好卡哇伊好甜美———至少是好有个性。这让人想起一部电影:独立时代。这个崇尚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时代,人们需要的是个性张扬而决非没有轮廓的一味顺从。即使是追波逐流,也至少要看上去很个性,很独特,很Style。
这批新(中)生代歌迷大多有着一种冰淇淋一般的个性:冷冷傲傲;有着不低的学历却要永远不知足地“充电”;拿着一份绝称不上菲薄,却又永远不够花的薪水。与那批听“恐龙”的歌的歌迷相比,他们的思想更趋开放,更愿意接受新兴的事物,当然,也更容易喜新厌旧———这或许也是目前歌坛新人辈出但是却始终出不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天皇巨星”的原因吧。
所幸,装酷装嫩的时期几乎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更喜欢的是随性而为。这份洒脱于歌迷,便是“歌择优而听”:不管是“滥”流行还是“痞”灵歌,哪来那么多的分类;再提偶像派还是实力派也真的老土了,歌好听就行,听着爽就行!
暑期演唱会压轴戏
今年暑假,演唱会一个接一个,而且完全是论资排辈的顺序,从童安格、姜育恒、潘美辰、张镐哲到林忆莲,一路的怀旧,直到本周才有了张惠妹的露面,让年轻歌迷可以过一下瘾。而作为今年暑假压轴戏的,将是目前歌坛炙手可热的周杰伦、莫文蔚、陈慧琳及陈小春、许志安、李泉等8月20日在上海体育场连袂举行的“情系下一代”演唱会。
大唱“龙卷风”的周杰伦已有“亚洲小天王”的头衔,他的前两张唱片《JAY》和《FANTASY》从去年至今一直保持台湾销售第一的成绩,第三张专辑《八度空间》又即将出炉。刚刚在香港举办了一连11场演唱会的陈慧琳和特立独行的莫文蔚都很受时尚青年的喜爱,想来这台演唱会将会吸引更年轻歌迷的目光。文/李曾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