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馆的约会》昨晚刚刚播完,又一部青春偶像剧《青春不解风情》今晚在北京台开播,这是黄健中在《笑傲江湖》之后拍的第一部作品。主演袁泉在演出话剧《狂飙》之后声誉日隆。有人评价内地青春偶像剧的登台献艺如老调重弹,有拾日韩剧牙慧之嫌,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内地青春偶像剧质量开始稳中有升。我们也需要自己的偶像,只是怎样才能造出偶像?
-偶像剧能捧红多少新人?
日韩的偶像剧大多起用20岁左右的新人,偶像剧对于他们是包装新人的契机,木村拓哉17岁、铃木保奈美15岁就已经因偶像剧扬名立万,而内地的偶像剧则变成了以成名演员来带动偶像剧的起步。当演员有资格去带动一部偶像剧时,年龄已经偏大,偶像气质牵强。《将爱情进行到底》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引起观众关注的偶像剧作品,但那时的李亚鹏、徐静蕾、王学兵早已超过大学生的年龄。难怪有的观众会说咱们的偶像剧演员“不嫩装嫩”。《海洋馆的约会》由两位新人及陆毅、梅婷联合主演,制作方亮出的主打牌却是当红小生陆毅和深受观众喜爱的梅婷。此举本想带动偶像剧的收视,但效果差强人意,新人没有被戏捧出,相反被另外两位主演的光彩淹没。
-偶像剧能带来多少财源?
在如今能够为电视台挣来大把钞票的,还是古装剧和公安剧,像去年12月播出的《康熙王朝》,为中央台赚了1亿多人民币。这样的成绩对于青春偶像剧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北京电视剧中心总经理潘洪业说,北京电视台目前电视剧的时段安排基本是这样的情况:12:00到13:00是女性剧场;17:00到18:00是青春剧场;21:30到23:00是引进剧场,从中可以看出现在凡是青春偶像剧都排在黄金时段之外。青春偶像剧投资规模不小,但时段不好致使投资与回收不成比例。
-偶像剧能吸引多少演员?
我们内地偶像明星有多少?真是少得可怜,不少被媒体一厢情愿推崇为偶像明星的,在观众心目中未必就是偶像,而成了偶像的也并非全是演偶像剧起家。相比港台造偶像的速度,内地偶像的产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其中有内地造星能力缺乏的因素,也有对于“偶像”认识的偏差。苦情歌王张宇在接受采访时,有记者称其为实力派明星,张宇笑容可掬地辩解:“我不是实力派的,我愿做偶像。”显然偶像明星的称号对于张宇更具诱惑力,他认为:“偶像既要外形好,同时也要有才。”但与港台艺人的理解不同的是,大多内地艺人喜欢被包装成“实力派”,偶像被理解为徒有外表没有真才。这种传承下来的固有观念和学校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谁因演了偶像剧一炮打响,似乎不如实力派显得有深度、有水平。
-偶像剧能创造多少品牌?
考察一个剧种能否成为品牌,打入主流,至少有这样几个条件:首先看它能否创造出一种拍摄模式。如今我们的古装剧,既有像《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正剧,也有《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戏说历史剧;既有以事件为主的《八岁龙爷闹东京》,也有以人物为主的《一代廉吏于成龙》、《李卫当官》等。其次,看它是否拥有品牌性的电视制作、主创人员。古装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捧红巨星公司,《铁齿铜牙纪晓岚》成了北京亚环的品牌。而且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准的主创人员较为稳定地从事着古装剧的创作,如编剧朱苏进、邹静之,制片人张纪中、刘大印等。而偶像剧我们除了能够记住个别明星之外,其他主创人员早已被观众遗忘。
20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青春偶像剧,日本的《血疑》、《东京爱情故事》成为经典,近两年又有韩国的《妙手情天》、《双色婚纱》等。传统观念上都觉得偶像剧只拍给年轻人看,其实不少中老年人也喜欢看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热播时,有不少中年女性守住电视机回味青春的爱情故事,而日本那部脍炙人口的《悠长假期》也被一些老艺术家看好。爱情没有界限,承载细腻情感的偶像剧当然也没有界限,关键是要拍得动人心弦。刘江华 李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