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卫魔术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一个词叫“解读”。大卫走了,“解读”后遗症却开始流行文化的其他领域漫延。
跟着大卫的魔术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一个词叫“解读”。大卫走了,“解读”后遗症却开始影响流行文化的其他领域,尤其是最近风头正劲的韩剧,解读出的各种“定律”几乎是五花八门。
其实今年最早关于韩剧的解读始于《蓝色生死恋》的热播,那部催泪弹式的电视剧在疯狂赚取了观众大把眼泪后,随即被各报刊、媒体当作了用来“解读”韩剧的标本。面对这些情节简单得不行,却在收视率上屡创新高的韩剧,尤其是在国产青春偶像剧正泥足深陷的时候,韩剧启发意义正在被各种解读放大着。
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第一个解读韩剧的人是值得敬佩的,至少是在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提出来的韩剧流行之N大定律的确自有一番道理,拿回去和电视剧做做对比倒也丝丝入扣,相信韩国人看了也会信服中国人的智慧。可接下来发生的事似乎就不太友好了。借助盗版业的发达,越来越多的韩剧登陆中国,即使电视上不播,韩剧的VCD也在街边的音像店中随处可见。随着韩剧的日益火爆,“解读”韩剧之风也盛行了起来,只是缺少了原先的公正、客观,却越来越多的借韩剧之名大发注意力之财。从最初还符合逻辑的“几大定律”发展到近乎无理取闹的“几大受不了”,每当提起韩剧,即便是完全没看过的人也立刻会联想到那些经过手术刀改造过的帅哥美女,和编剧、导演们苦心营造的悲剧情节,原本清新素雅的韩剧就这样被越来越多的定律解读得支离破碎。
可就在众多聪明人的“解读”中,韩剧的路似乎越走越宽了。虽然,因为有了金喜善、元斌、张东健这些招牌人物,韩剧理所当然地被三下五除二,统统归入偶像剧的行列。但从市面上出售地近四十种韩剧来看,虽然都是偶像搭台,可这些“偶像剧”涉及的题材、种类却颇为宽泛,同是描写亲情、友情加爱情,在言情剧之外还有行业剧、家庭伦理剧、情景喜剧等多种类型。如果没了偶像,韩剧还能这么火吗?这个问题似乎和“到底是先有了鸡还是先有的蛋”一样难以回答。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被掩盖在偶像光环下的事实是,众多的韩国偶像无疑是被持续升温的韩国电视剧造就出来的。比起如今国内只有几个为数不多的明星能被大家认可为偶像的事实,和那一部部“毁人不倦”的青春偶像剧,真正值得认真“解读”的倒是我们自己的偶像剧。相信最初的“解读”是为了“拿来”,把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用来克隆也好,借鉴也罢,目的都是希望能成就几部优秀的电视剧,但愿我们所有解读都是抱着建设性的心态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