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身在谈话中更谙谈话道——“脱口秀”节目批判(3)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09月02日14:23 南方都市报

  谈话节目主持谈

  谈话节目的是与非全部由观众评论也不一定就会是一个全面的评价,让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出来说一下他们对自己节目的看法,再评价一下同类的节目,可能会让我们对谈话节目多一个不同角度的认识。谈话节目中,应该说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和《鲁豫有约》,中央台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代表性,这四个节目的主持人
对自己的节目以及同行的节目,都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他们中有人悲观失望,有人意气风发,到底谁的感觉更能代表谈话节目的现状和前途,这个留给读者自己去猜想,因为过早的下结论很可能是短见。                

   ———编者

  窦文涛:我用一生赌“锵锵”

  在国内所有谈话节目中,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应该是最接近脱口秀本质,也是最无法克隆的。遗憾的是文涛正在国外公干,本应全面扎实的采访也不得不变得简短而仓促。

  之前和文涛有过好几次正面接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这位凤凰名嘴台上台下状态的巨大反差。站在镜头前,这个人总是神情鬼马、满口珠玑;但只要镜头灯一灭,他就会马上回复到某种游离状态,不是心不在焉接听电话,就是自顾自嘴里念念有词。专注与懒散、松弛和紧张在他身上似乎是合而为一的。他的这些表现,让人明白了一个主持人最大的困难恰恰不是面对镜头,而是面对自我。   ———杨彬彬

  心态如履薄冰

  记者:感觉上最近一段时间《锵锵三人行》不像前两年那么大红大紫了,收视率略有下降但是更加稳定。这对你来说,是不是一种更加理想的状态?

  窦文涛:一晃5年,一直坚持做一档节目,感觉上真的是很不容易。当初只能把我认为最有意思,把我的个人趣味推销给大家。现在个人趣味成了不少人的大众趣味,似乎真的有了那么一部分知音,构成了一个稳定的观众群,这是我开始没有想到的。

  记者:现在做这档节目,心态上和开始有什么不一样?

  窦文涛:如履薄冰。一个节目成了一个品牌的时候,主持人就会背负很多的东西,这对谈话类主持人来说其实是很忌讳的。我知道国内现在也有很多节目,他们可以向外部延伸,有一流的班底和广泛的信息网络,想谈什么样的话题都能找到相应的资料和人。但是我没有这样的实力。我只能是向内心寻找我自己。佛家说每个人都是佛,你就是全世界,这是我惟一的选择。无限向自我延伸的结果是人越来越迷惑,越来越有掏空的感觉。

  记者:我之前访问鲁豫的时候,她认为,你在“锵锵”中的放松其实只是一种特殊的状态而已。她认为现实生活中你并不是这样的人。

  窦文涛:是这样。如果我告诉你小时候我结巴你肯定不信。但我以前就是个结巴,长大后才改过来。在电视上你看到我时我总是在说话,手舞足蹈,那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因为既然面对镜头,我就得让自己兴奋起来。但在平时生活中我的思维有时会和别人有错位,比如有人在街上叫我“窦文涛”,我顶多礼貌地点点头,谢谢人家,通常不会多话。不是瞧不起人家或者不想说,而是状态不一样。

  “锵锵”已融入生命

  记者:从创办到现在,“锵锵”的节目形式就没有变过。有没有想过改变?

  窦文涛:从制作上来说,“锵锵”的预算是最低的,因为完全不需要太多的工序。很多人都以为在我的背后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班子,“智囊团”什么的,但其实我只有半个助理,每周帮我工作两天半,找找报纸等一些图文资料,其他事情完全靠我自己。要说改变的话,可能首先不是节目形式上,现在的形式我觉得基本成熟,完全在我的控制内,我不喜欢在谈话中掺杂太多的非电视因素,现场观众等等,这不是我的风格,也不需要,要改变的话可能首先也是制度上。

  记者:5年多一直做一档节目,真的没有觉得厌倦吗?

  窦文涛:我之前说过,做别的节目对我来说是工作,但“锵锵”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当中。就比如说,我在主持一档其他的节目,但录制间隙我们在闲聊,我可能就会说,“嗳!你等会,你刚才那个话题不错,我得把它记下来!”几乎是用整个生活在做它。不过凤凰的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我也不知道这个节目还能做多久,但我和台里说过,希望我们能在这个节目上合作下去。因为现在不仅是电视台的招牌,也是我个人的理想。如果有一天,电视台出于市场或者其它考虑,决定不做了,那没问题,我想我也会另起炉灶,继续跟另找的合作对象做这个节目的。

      

  崔永元:看不到谈话节目的前途

  对很多内地观众来说,《实话实说》和崔永元就是中国式“脱口秀”的代名词。这个眼睛小小、喜欢坏笑的中年男人一度有望成为中国的比尔.奥雷利(Bill O’Reilly,美国电视界最有名的“毒嘴”,福克斯新闻频道王牌谈话节目《奥雷利实情》主持人)。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实话实说》的势头却大不如前,收视率和话题性都持续走低,这让喜欢《实话实说》的电视观众和崔永元本人都非常郁闷。 

  电视上机智敏捷、妙语连珠,生活中崔永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听筒那头,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主持《实话实说》的心力交瘁和对中国电视泡沫现状的灰心。“我看不到谈话类节目在中国的前途。”听了他的话,一向乐观主义的我也久久无语。                   

       ———杨彬彬 

  开放之后却下滑

  记者:很多人都对早两年《实话实说》的大红大紫记忆犹新,但是这段时间无论节目还是你本人,好像都在走下坡路,你自己怎么看?

  崔永元:从央视收视排名看,《实话实说》这几年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现在我们的占有率是5—8%,但以前我们早上播出的时候能达到50—70%,也就是早上看电视的人有一半是在看《实话实说》,现在这种盛况不可能再出现了。

  记者:收视下滑,你觉得是因为节目本身质量下降还是观众喜新厌旧?

  崔永元:两方面原因都有吧。晚上观众的选择本来就很多,市场争夺相对来说更难些。另一方面,节目质量其实这几年并没有什么下滑,相反,现在的话题还比以前更放开。按道理说更热门,关注度更高,但是好像出来后也没什么太大反响。

  记者:症结在哪里呢?

  崔永元:我经常看观众来信,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观众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看什么。挺窝心的,但是又没有办法,只能干等。

  我非常疲乏

  记者:从1996年到现在,《实话实说》的主持风格、话题选择、节目形式其实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从个人来说是不是有些厌倦了?

  崔永元:非常疲乏。不过我心理素质还比较好,刚开始红起来的时候我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肯定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的,所以我不怎么在意。我也不会把自己的生命全寄托在一个节目上,我还不想这样做。不过既然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就肯定要敬业,尽可能踏踏实实把节目做好。

  记者:你理想的《实话实说》是什么样的?

  崔永元:如果我们能说了算的话,第一是话题应该更加开放。之所以现在观众不爱看我们的节目,是因为和他们私下聊天没有什么区别,你不能从话题到观点上给观众新的信息,他干吗要守着你的节目看?至于其他方面,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有当然最好,没有也不要紧,不会影响到节目的本质。

  记者:这样说的话,岂不是你对节目的前景很悲观?

  崔永元:我是很悲观。做媒体的都知道,第一,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说了算了,第二、目前最难突破的障碍其实也就是话题选择上。

  我很悲观

  记者:你对谈话类节目在中国的前途怎么看?

  崔永元:现在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拿得出的谈话类节目,全都是半死不活的,这种状况让人很灰心。前段时间我刚刚到加拿大去,他们的谈话类节目基本上是全盘克隆美国的,但是人家也照样生存得有滋有味。我后来就明白过来了,很多节目之所以一克隆到中国就变味,就走样,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才能有限,没有完全学到人家的精髓;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坚持自己的理念。

  记者:对同类节目有什么评价?

  崔永元:说实话,内地节目基本上也没什么值得追着看的节目,偶尔碰上了瞥两眼,碰不上两个月也不想。凤凰的我比较关注《鲁豫有约》,其实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谈话节目都是小成本制作的,没有什么形式,但因为他们话题特别硬,所以就很吸引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谈话类节目的形式是非常次要的。至于主持风格,最近我觉得因为心态的原因,我的主持水平是在急速下降的,很对不起观众,但是没办法。这样的情况下,我不方便评价别人。

  陈鲁豫:我不是要做揭密者

  《鲁豫有约》有一句很煽情的口号:说出你的故事。虽然鲁豫本人不喜欢“揭密”这个词,但是我坚持认为,主持人温文尔雅的礼貌并不能掩盖这档节目“以揭密为乐”的实质所在。而这,应该是这档既不幽默,也不煽情的直访节目收视率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就单纯的谈话技巧而言,鲁豫未必是最高明的发问者。但她应该是最好的倾听者。想起《鲁豫有约》,许多人即使不记得嘉宾到底坦白了哪些隐秘往事,也应该对鲁豫那双充满善意理解、充满倾听渴求的眼神印象深刻。而对于这样一档以个性人生、敏感人物为采访对象的直访节目来说,有时候倾听也许比发问更有效。  ———杨彬彬  

  我不喜欢“揭密”

  记者:《鲁豫有约》现在经常会推出一些敏感人物或者说是争议人物的访问。“争议”现在成了《鲁豫有约》的一大特色。这和节目的初衷是否吻合?

  陈鲁豫:去年底筹备这个节目时,我就觉得现在访谈类节目这么多,我们一定要和别人不同。于是就想找一些人生经历比较丰富、曲折甚至是大起大落的那些人。他们和我们的生活、经历其实联系特别紧密,只不过暂时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现在我们把他找出来,并且让他说出自己的故事,无形中就可以唤起人们很多记忆。 

  记者:现在观众这么追捧这档节目,你觉得主要是嘉宾的吸引力,可以满足很多人的“揭密”心理,还是主持人本身的吸引力? 

  陈鲁豫:嘉宾本身的魅力和人生经历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不是很喜欢用“揭密”这个词,好像一定要剥开什么隐私的感觉。但我希望能够深入到嘉宾的内心,让他把自己准备好要向公众展开的那一部分展现出来。

  直访的善意  

  记者:如果遇到有的嘉宾不是特别愿意畅所欲言,你会怎么办? 

  陈鲁豫:我的嘉宾在来做节目之前,他们应该已经在心理做好了准备。但每个人的敞开程度都是有限的,有些问题我会抓住不放,但有的可能只能点到为止。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特别大的原则性的问题,我都不会追究。而且有时候我提出话题,对方只要有一个反应,或者有一刹那的眼神,就足够了,观众就可以从里面看出很多东西。 

  不想真做脱口秀

  记者:有没有想过尝试真正的TALK SHOW(脱口秀)节目? 

  陈鲁豫:我还不是很清楚内地对TALK SHOW的真正定义,感觉上就是一个主持人,带着很多观众嘉宾一起谈一个话题。我很早之前在美国就想过,但当时国内环境,包括我个人的经验、阅历都还不够。现在条件成熟了,要不要做反而有点犹豫。因为我现在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失败不起

  记者:个人比较喜欢的脱口秀或者访谈类节目有哪些? 

  陈鲁豫:CNN的一档节目,主持人戴着一副大眼镜,60多岁了,是从电台来的。节目中间没有什么电子手段,就是几乎纯粹的谈话节目,时间很长,但是非常有趣。还有美国的一个声乐节目,CBS的《DABID NETTERMAN》,那个节目场面很大,通常是在一个大礼堂里,带着很多观众,主持人先是来段“单口相声”,针砭时弊,然后请出一两位知名人士清谈,还有乐队现场唱歌。节奏、现场气氛都把握得非常好。

  记者:内地和港台节目呢?有什么直观感受? 

  陈鲁豫:港台的节目我一般都不太看。内地的我比较欣赏张越的节目,她其实是个很有才很有智慧的女人,她就可以很深入的进入到普通人的世界里,并且给人一种信任的感觉。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我觉得他的节目是给比较成熟的观众看的,我不会特别追着去看。其实一个节目是否能吸引我,最主要还是话题,还有对嘉宾的直观感觉。

  朱军: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能将艺术融入人生,又想要将人生当作艺术的人很令人羡慕,朱军想做这样一个人,他的人生目标会在他的《艺术人生》节目中实现吗?

  记者:《艺术人生》筹办的时候,国内以明星为嘉宾的谈话类节目其实已经不下上百个了,为什么还要坚持做第一百零一个?

  朱军:其实在做《艺术人生》之前,我就看过许多访谈节目,明星类的也看,不过不多。主要看《朋友》和《实话实说》。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从被采访的角度来看主持人的提问。我发现:有时候主持人并不是缺乏准备,也不是缺乏热情,但他们往往会忽略一点:现场气氛。国内很多谈话类主持人都不是在听而是在说;不是在想而总是在问。那时,我就想着如果自己做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

  记者:以前你是做综艺节目和晚会出身的,相对来说,晚会主持人表演的成分、“做”的成分会更大一点,这种特点会不会带到《艺术人生》里头?

  朱军:我不能保证一点没有。不过我尽量区别开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节目录制前,我从来不和嘉宾谈起节目中要提到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谈话节目的现场性,避免出现背课文的情况。

  记者:节目中如何撬开嘉宾的嘴?包括他们的情感隐私?

  朱军:我们的节目一直都很强调一种人文关怀,强调录制现场的轻松和平等。事实上虽然我事前不和嘉宾交流,但我都会充分了解他的经历,认真准备话题。我希望嘉宾来我们节目能像老朋友坐在我家的客厅里聊天一样,畅所欲言,无所顾忌。

  记者:现在《艺术人生》安排了现场乐队,现场观众也很热情,几乎每一场访问嘉宾、观众都会哭成一片。是不是只有“哭”才显得“真诚”?有没有刻意煽情的成分?

  朱军:很多时候观众会在电视上看到演员感动落泪,那绝对都是真哭。我不认为这是煽情。很多记者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个细节,在现场看《艺术人生》跟在电视里看还不一样,现场更感人。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没有排练,没有心理准备,完全在那样一种放松的状态下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就特别真实,特别感人。

  记者:相比于其他娱乐类访谈节目来说,《艺术人生》的节奏可能是比较慢的,内容也比较厚重一些。有没有想过调快节奏?或者改变形式?

  朱军:我认为恰恰相反。观众喜欢《艺术人生》可能恰恰是因为它的慢节奏。因为大家都在忙碌中,偶尔回头看一看自己的人生轨迹再向前走,会明白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至少近期内节目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不过我们会考虑逐渐引入小人物,普通老百姓进我们节目。《艺术人生》反过来就是“人生艺术”,有时普通百姓的经历可能更有意思,更能引起我们的思索。(本报记者 杨彬彬 实习生江婷婷 )

  脱了什么?秀而已矣!——“脱口秀”节目批判

  有趣是有趣者的通行证——“脱口秀”节目批判(1)

  无聊是无聊者的墓志铭——“脱口秀”节目批判(2)

  成功的TOP10——“脱口秀”节目批判(4)

  忌讳的黑5类——“脱口秀”节目批判(5)

  “TalkShow英雄传”之“北美论剑”(图)

  让娱乐崇高起来TalkShow之“大卫牙擦骚”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 影行天下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相关链接
克林顿演讲出书忙赚钱 传天价5千万美金加盟脱口秀 (2002/08/23 10:40)
吴宗宪天花乱坠推新专辑 签唱会成户外脱口秀(图) (2002/08/19 17:34)
克林顿要当脱口秀主持人? (2002/05/04 11:23)
观点:“脱口秀”主持--一种语言暴力? (2002/03/03 10:11)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发短信不仅获积分,还能拿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F4] 《星际宝贝》
[郑秀文] 终身美丽
[朴 树] 白桦林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视听新天地
  • Sony D-EJ925
  • Panasonic CT590
  • 顶尖时尚专区
  • 运费+F4=免费!
  • 阳光偶像写真集
  • 三合一播放器
  • AnyIII光碟机
  • KINGPAK播放器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0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