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陈凯歌的新作,《和你在一起》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广受好评,甚至被人赞为“掀起全球心灵风暴”。影片以古典乐作为故事的主要元素,带动出一个娓娓动人的亲情故事,让观众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随音乐感悟,看亲情落泪。
本周主打
超过第五代之作
看陈凯歌的影片,印象最早的是《黄土地》,印象最深的是《霸王别姬》,还有恶评如潮的《荆轲刺秦王》。这几部片子残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不是长袍宽袖的悲壮,就是苦难和蛮荒。陈凯歌的新片《和你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都市的场景,全新的个人风格,神奇的电影手法,还有能把每个观众耳朵叫醒的原声音乐。
可以说,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很惊讶,以为是部外国片。因为奥斯卡获奖影片中有太多这样的故事。平凡的小人物,真情的世界,在外国人的生活中是那么合情合理。而中国现时大多数时装故事,不是像《花眼》、《像鸡毛一样飞》那样另类、怪诞,就是像《有话好好说》、《大腕》那样恶俗。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还有懂得人们的心灵,懂得21世纪中国城市人的生活的影片。
有人说第五代导演不能拍时装片,但它是年轻导演的专利吗?看看那些第六代或更新一代导演,笔下的人物大多病态、宣泄、玩世,与自我作对、愤青往往是片中主角,似乎是导演心中的另一个自我。但直到《和你在一起》,这种说法被彻底打破了。一个时尚得挥金如土寂寞空虚的女人,一个土得掉渣随处可见的农村父亲,一个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的单身教师,一个德高望重风光得意的“造星”教授……生活随处可见,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人,平平常常的故事,却把我们的眼泪赚了下来,把我们的心灵深深打动。当然,这少不了电影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如说,当最高潮也是结局的一幕时,琴童在火车站为父亲拉琴与神圣的国际比赛大堂中指挥的身影画面切换,愈发激昂了我们的情绪。这时我发现,陈凯歌已经超越了他那个年代。
陈凯歌在片中讲了在中国100多万琴童中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求学故事。一个孩子,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经受的考验,在“成功”与“成人”之间所面临的选择,都在两个小时内凝结。陈凯歌说,他创作的灵感来自“孩子”,来自伯格曼《回忆录》中的一段童谣。所以,他写下了“那快乐”三个字。于是我不再质疑片子过于美化北京人的形象了。是的,电影只是一种艺术,不是纪实片,为什么不能有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童年的梦想在里面呢?子青
成功的煽情之作
看完《和你在一起》之后,不得不再次为陈凯歌煽情功力大声喝彩。影片故事发展沉稳感人,让你哭还是让你笑,都在陈凯歌的掌握之中,也正如他本人说的:“电影就是要能让人有感觉、有所触动的。”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与角色的选取有极大的关系,众所周知,王志文和刘佩琦都是老戏骨了,其中刘佩琦饰演的乡下人常常能让人不禁会心微笑,再加上小演员唐韵敏感和沉默寡言的表演,造就了这部电影最成功的一环,立时让整部影片鲜活起来。
我们来看看刘佩琦和唐韵饰演的父子俩,性格内敛、总是习惯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小春从小就没了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刻苦练琴,并跟随着盼子成龙的老父来到了京城寻找出头的机会。刘佩琦饰演的老父角色,一股乡巴佬直肠子的脾性,为了儿子东奔西跑到处求人,只为了给儿子找一个好老师。初看之时,倒还真觉得这父子俩差别太大,有些夸张。但随着剧情的发展,看着小春爸不顾王志文饰演的古怪艺术家的脾气,几顾茅庐代儿求师,还有大老粗模样的人却为儿子织毛衣等细节,我们才逐渐感受到那股父子情深的浓厚纯朴的味道。电影高潮之一就是小春身世之谜的揭露,无情却扮有情的余教授为了激励小春的演奏情感,把一个隐藏了13年的秘密揭穿了,大受打击的小春回到小屋找父亲,这时一向大大咧咧的父亲看着痛哭的儿子心疼得语无伦次,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小心翼翼地抚慰着,我看到这里,已是无语有泪。
不能不提的还有这部电影出色的小提琴背景伴奏,时而洪厚澎湃时而温暖细致,把角色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火烫热闹。稳健的叙事节奏,朴实的摄影,出众的演员阵容还有世界级小提琴手的配乐,联合所有这些,《和你在一起》不愧为一部成功的煽情之作。谭争?
剧情
刘小春年幼时就拉小提琴,13岁即拥有不少令人称羡的琴赛奖状。对于这位敏感又沉默的少年,小提琴一直是他最喜爱的表达方式。他的父亲刘成带着儿子离开家乡,前往北京追寻提琴与成功的梦想。刘成先是让小春跟桀骜不驯的江老师学琴,继而又让儿子拜在余教授的门下。终于,小春获得了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但也面临着人生残酷的选择,是选择和父亲在一起,还是选择和成功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