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香港市民喜爱的著名艺人罗文于10月18日深夜11时15分在香港玛丽医院病逝,终年52岁。可是当天中午罗文的“死讯”就已经传开,并立刻被传媒竞相报道,而事实上医院其时正在全力抢救生命垂危的罗文。在一些媒体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的同时,也不由不让人想到有关新闻公信力的问题。
诚然,新闻讲究的是时效性,一家媒体发布的消息如果老是落在同行的后面,那么它
的前景就会堪忧,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甚至理所当然地把时效性看作新闻的生命。这个时候,大家往往在快字上下工夫,比赶在别人前面,比信息含量大,比小道消息多,至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据了解,罗文病重急救的消息传出之后,医院就已经聚集了数十名记者,当事人、院方以及记者在现场,按理说众目睽睽之下,未经查证的假消息根本是不可能出笼的。但是罗文仍然在媒体的密切关注之下“早死”。这与一些媒体一味求快,追求自身的效益和报纸的发行量有关。
我们知道,传媒除了在发布新闻时要讲时效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监督和导向,要起到这个作用,首先传媒本身就要自律,不然何以服众?也就是说,在向广大公众发布最新的信息的同时,传媒还要有公信力。新闻有了全面、迅速、快捷的“量”还远远不够,它还要有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值得大家信赖的“质”。前者是末,后者是本。但是现在的一些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是抓卖点,一味求新求快,只要新闻容量大,情节足以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就顾不得真实性到底如何了,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的行为。这样的新闻或许能得逞于一时,但是长此以往传媒也就失去了公信力,在受众的眼里它也就等同于一份无聊的小报了。传媒最终破坏的还是自身的品格和信誉。(张继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