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是一句动人的话,做标题也醒目,但张元可真把它糟蹋了。影片《我爱你》情节老套简单,基本唤不起任何人的兴趣:小桔的未婚夫意外死亡;小桔与毅相爱,闪电结婚,跟着是无休无止的吵架。不堪的生活直接导致离婚,分开后两人发现,咦,还是有感情的嘛。一本家庭流水账。
先说片中徐静蕾与王学兵之间的糊涂戏,历时也就几分钟,徐静蕾扮演小桔,王学兵
扮演小桔的未婚夫。影片结束时,观众发现影片主要是说小桔在与毅的婚姻中是一个如何不可理喻的女人,根本没王学兵什么事,未婚夫的死给小桔的心理造成什么变化,死亡是不是一个无形的阴影……全不在讨论之列,那王学兵在戏里干嘛来着,露脸挣钱花呀?
冤枉的王学兵不见了之后,小桔和毅过起了莫名其妙的破烂生活,这两口子的日子主要是在闹别扭中度过的,结婚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吵架的对手,而且这架很明显就是为了导演而吵的。但凡这两夫妇在一块,大多数观众都能准确地帮张导下“开吵”的命令,于是,男女演员拉开阵势,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开始背诵“你这个流氓”“你放屁”“妈的”“我警告你”诸如此类的台词……如果张元是为了让观众体验到烦躁的情绪,那他就成功了。将雷同的吵闹一气播上几次就凑够一部电影拿去公映,不得不让我佩服张元导演的影响力。如果吵架真的有什么好看,我以为还不如在街头流连以遭遇生活原生状态的吵闹,犯不着花钱雇专业演员做装腔作势的撒泼表演。
自然,张元不是街头的DV人士,他是一个有追求的导演,他希望用电影语言去讨论某个话题,比如说爱、罪等等。于是张导又安排了一段戏:小桔告诉毅,自己的父亲曾经亲手杀死了她妈妈。很明显,这涉及到精神分析的层面,关系到人固有的某种潜意识,但却只是点到即止。一句话就结束的讨论,只能暴露张元在深挖主题上的无能为力,反而让观众觉察到他的苍白。
总之,整部影片可谓是乏善可陈,除了吵架还是吵架,不但没有趣,还让人烦。我看,《我爱你》倒不如把片名改成《烦死你》算啦。不过,和我一起看的人中还真有笑的,他们说:“天呀,怎么能吵成这样,太可笑了。”陈榕
才女也疯狂
印象中,徐静蕾演过不少文静而内敛的角色,无论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吕月月,还是《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文慧,基本上给人的感觉都是纯情女孩,本色演出。
印象中,徐静蕾还是个多才多艺的演员,她曾在央视的节目中当场秀了一手书法,字如其人,端正秀丽;近期又在导演行列中牛刀小试,让人见识到她在本业之外的“野心”。
总之,在我的印象中,徐静蕾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就是这么个才女,却在电影《我爱你》当中“撕破”自己以往既定的清纯形象,衣着随意、素面朝天、略带憔悴不说,还狠狠地过了一把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瘾,狠狠地在大银幕上疯狂了一把。
《我爱你》中,男女主角在柔情蜜意过去之后,两人就开始吃醋、找茬、负气、反目、缓和、再吃醋……王朔的台词是那种典型北派文化的斗嘴皮子,刻薄得来又很逗趣,而徐静蕾的表演也可圈可点,那股完全放开的疯狂劲为影片生色不少。片中,她所饰演的杜小桔可以因为和丈夫怄气而深更半夜穿着睡衣冲破丈夫的“围堵”到大街上瞎逛;她可以和丈夫吵得撕打在一起,第二天却又跟个没事人似的想着法子捉弄丈夫;她可以为了逼丈夫说一句“我爱你”,而把菜刀架在丈夫的脖子上……总之,徐静蕾可说是把杜小桔的多疑、敏感和偏执演绎得入木三分、让人咋舌,同时还带点令人哭笑不得的小心眼。记得片中有一场戏,讲述的是杜小桔和王毅为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又吵作一团——
王毅(恼火地):我看你心理不健康。
杜小桔:我承认我心理不健康。那你能说你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王毅:咱俩都有责任。
杜小桔(不依不饶):那——咱俩谁的责任更大一些呢?
说这话时,戏内,杜小桔散乱着头发,眼里噙着泪水,尽管已经吵得声嘶力竭、精疲力尽却仍不服输;戏外,观众早已被杜小桔的倔强和纠缠不休逗得捧腹不已,跟着她的争吵和磕碰过了一把大笑的瘾。
印象中,徐静蕾演过不少文静而内敛的角色;印象中,徐静蕾是个多才多艺的演员;印象中,徐静蕾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如今,印象中加入,原来文静的才女也可以如此这般的疯狂不已。肖华
剧情
本片是根据王朔的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的电影,片子描述了一对由相识、相恋到结婚的男女。女主人公——杜小桔,对感情极度敏感,对理想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与渴望……蜜月之后,夫妻俩挎着篮子到农贸集市买菜。平淡的日子里,吃醋、找茬、争吵是有滋有味的调料,反目、出走、癫狂是死水泛起的微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