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观众接受我,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武打英雄。我不想将《尖峰时刻》拍成Ⅰ、Ⅱ、Ⅲ、Ⅳ、Ⅴ。《燕尾服》是部动作喜剧,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来告诉我的观众,我还有另外一个不同的侧面。我不想以后当别人提起我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空手道的架势,喊声‘哈’。我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这种惊喜不是打斗上的,而是一种心情上的。”
《燕尾服》在美国上映后,西方媒体再次聚焦成龙,成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坦述了自
己在闯荡好莱坞前后的诸般变化。
-最重大的改变:成龙特技越来越少
成龙特技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什么样的特技方式,一是打斗内容在影片中的比重。
在《燕尾服》中,成龙杂耍般的武术绝活几乎荡然无存,绝大多数是靠电脑特技完成的高难动作。对此,成龙自己也有点紧张:“我不知道,它的确会令我有些担心。我很早就试图在影片中制作一些特殊效果,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弄,所以我总是靠我原有的成龙风格来贯穿全剧。”但是,成龙遇上了斯皮尔伯格,一切开始改变。“当他看到我的时候,我问:‘我只是想知道你是如何制作那些令恐龙四处跳跃的特殊效果的。’他说:‘那很简单,就是按个按键、再按、再按、再按。’我说:‘哦,就是按按键。Ok。’他笑了笑接着又问我:‘那么你是如何从一个屋顶上飞到另一个建筑物上去的呢?’我说:‘那很简单,就是跳、跳、跳。’”
此外,提起那部令成龙走出亚洲并一举盈利了2.26亿美金的美国片《尖峰时刻》,成龙表示:“其实我始终都不很喜欢它,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它已不再是我的风格,而此后我接的越来越多的片子,也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美国味太重。在那里,有更多的对话,更多的戏剧性事件,而只有一点点打斗——这完全是好莱坞风格。如果你看了我原来的片子,你会知道那究竟是什么——砰砰砰,10分钟的打斗,全是我一个人——是典型的成龙风格。”
-最彻底的改变:不再是老大
“在香港,我就像个王,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都是我一个人在‘秀’。”但是当成龙的手臂伸出了亚洲,打算在好莱坞延续他的热度时,用西方媒体的话说:“他精明地意识到要想在英语世界里保持成功,必须依靠整体的配合,甚至配角的支持。”对此,成龙也承认:“如果没有克里斯塔克,《尖峰时刻》不会那么成功。当然,没有我,它也不会成功,而当我们合并一处,砰!”此外,成龙还提到由于预计于明年年底发行的新作《上海拳师》与他当年的《上海正午》有着完全公式化的结局,他“将继续寻找不同的合作伙伴,也许是个孩子,或是条狗、是只猴子,因为在美国市场上,我需要不同人的帮助。”
-最不愿意改的改变:说英语
“我不喜欢这种说英语的方式,刚来美国拍《尖峰时刻》时,我根本不知道克里斯塔克在说什么,当然,最后制作出的影片是令人兴奋的,人们在笑,观众喜欢它,那么就好像一切都好了。但那其实不能完全说明什么。语言的问题就一直被掩盖着。”西方媒体在对成龙刚刚杀进好莱坞时的语言表述是“1998年的《尖峰时刻》令全世界的观众认识了这位英文尚有些蹩脚的有趣的会武艺的演员。”
-最重要的坚持:绝不演反派
“我不介意演配角,但要说是反面人物……”早在1988年,成龙曾被邀请在美国影片《黑雨》中出演一个毒枭,结果他拒绝了。他说:“我当时告诉他们,我不能接。我树立我的形象已经很多年了,如果接了的话,我相信亚洲观众会‘杀’了我。”
对角色的选择,成龙是非常谨慎的。“作为一名演员,你一生可能会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不是只拍一类影片。但我是一个特殊例子。因为我收到过无数来自孩子们和他们父母的信。一位年轻的妈妈在信中对我说:‘我不喜欢你抓住对方胯部的镜头’(有暴力倾向)。对演员来说,这本来是件非常滑稽的事,因为那根本不是你的事。但是,我真的这么做了。因为像《燕尾服》,本就是针对11至16岁孩子的电影,它会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就这样,年复一年,我的影片中再也没有折断手指、刺穿眼球的镜头。现在,我完全可以说,我的动作片是干干净净的动作片。”
最需要坚持的坚持:决不放弃亚洲老影迷
自《尖峰时刻》之后,成龙开始奔波于好莱坞与香港两地的事业。“在亚洲,人们更喜欢我以前的方式。当年《尖峰时刻》在香港收了1200万美金,而同一年我的香港片《警察故事之简单任务》收入是4500万美元。”成龙也知道现在很多老影迷都在批评他的影片不如从前了,说他的影片美国化了等等。但他也没有办法,“我现在有两种观众,一种是看了我二十多年影片的老影迷,一种是刚刚开始接纳我的西方新观众,我不可能在同一部片子中解决两个问题。但是,我会经常在拍一两部美国片后,为我的老影迷们拍一部我的成龙式电影。”
不久前,有位西方记者问成龙:“究竟是什么促使你还在坚持?”成龙说:“我希望人们记住我……有一天,当孩子们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我希望他们在说:‘……约翰·威尼……李连杰……哦,成龙!看,他做过那么多事……’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还在这儿,还在活着的原因。”文/本报记者郑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