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又回来了!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让我们大开眼界后,《哈利-波特与密室》卷土重来,酷得超乎想象。爱你没商量,给你一个理由先!
看点一:小巫师VS大英雄。尽管哈利-波特只是个瘦弱的十三岁男孩,尽管如果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长大后还能在银幕上逗留的话,很可能是马修-麦克瑙希(《婚礼专家》的男主角)那样的浪漫爱情剧的上佳人选,却要完成类似于007或成龙大哥的“恐怖”动作——比如
在高空中玩一把“单臂悬垂”。其实除了年龄和个头不同之外,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与皮尔斯-布鲁斯南、梅尔-吉布森们并没什么不同,勇敢、智慧、自由(或者说是“对规则的蔑视”)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花絮:哈利-波特系列与007电影系列电影一样,英国作家的原创和演员,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班底,票房与主人公一样成为传奇。《哈利-波特与密室》上映期间与《007之不日杀机》在美国票房榜的头把交椅上轮流坐庄,看来小巫师的魅力一点都不逊色于驰骋影坛多年的大间谍。
看点二:坏蛋VS帅哥。无论是魔头级的“伏地魔”,还是哈利-波特的死对头马尔福,对于“作恶多端”的头衔是毫不避讳的,甚至有点乐此不疲和沾沾自喜。但他们却是如此英俊,以至于希望他们能在镜头里多停留一会儿。还有马尔福的老爸,如果不用贬义的“道貌岸然”来形容,也绝对是相貌堂堂。当恶与美集于一身时,两者较量的结果只能留给观众选择。
看点三:魁地奇。影片中哈利-波特和马尔福在比赛中风驰电掣般的追逐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球大战》中阿纳金驾车时的天马行空,还有《谍影重重》和《燕尾服》中的追车戏——看来无论英雄们的坐骑是汽车、飞行器,还是“扫帚”,只有速度上得去,才能“骑”炫无比。可惜的是魁地奇的魅力在影片中只能体会的是眼花缭乱和头晕目眩,其实除了它独特的比赛规则(那是它不同于深受麻瓜们喜爱的足球比赛的原因),魁地奇的魔力还体现在解说员李-乔丹的“片面之词”以及弗雷德和乔治(罗恩的双胞胎哥哥)对付“游走球”的游刃有余上。而且,飞行扫帚的“升级”也是每一集哈利-波特和魁地奇的看点之一,从普通的扫帚到马尔福的“光轮2002”以及第三集的“火弩箭”,如处理器由奔1到奔4,都是速度的升级。
看点四:巨物=宠物/怪物。巨物一旦有了可爱的昵称,便成了宠物——比如,海格的大狗叫“牙牙”,《森林之王——泰山》的大象叫“乖乖”。当然,巨物如果不幸没有巨人做主人,便成了怪物,而且难逃一死——比如,影片中的大蟒蛇,虽然哈利-波特挥剑与它角斗真象是“蚍蜉撼大树”。
看点五:脸谱。罗恩永远一副无奈的苦瓜脸、斯内普教授一成不变的扑克牌脸,教黑魔法防御术的教授一味故作潇洒状的笑脸,还有马尔福的羽翼、哈利愚蠢的表哥达力以及倒霉的纳威等几张胖脸,都将成为哈利迷在电影院快乐的源泉。
看点六:看不懂的“会飞的汽车”和“凤凰”。真不明白,罗恩家的车为什么在人驾驶的时候总是让人手忙脚乱、问题不断,而一旦成为空车,便宛如舒马赫驾驶的法拉利,超自如!真不明白,外国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出来的“凤凰”可远远要逊色于我们的祖先,差点把它当作火鸡——那样也敢在火中重生,真有点玷污“涅磐”的辉煌场面!
哈利-波特最大的魅力就是童话的魅力,让人快乐!(风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