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终于结束,当《芝加哥》淹没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耳朵却充盈着巴格达的火光、枪炮声和哭喊声。
我喜欢看战争大片,那些炮火中的断垣残壁、尸首横陈、麻木或者绝望的面孔,曾经一次次冲击着我的视觉和心灵。但那是带着欣赏快感的冲击,甚至是满足。不要认为我是麻木的,因为外面的世界如此美丽,我没有理由为电影里的世界哭泣。于是,奥斯卡成为每年
盼望的一个节日。而当今年这一节日来临的时候,伊拉克的战争惨剧却震撼着我们的灵魂,电视里不断现场直播的战争画面远比电影来得残酷和真实。
本该星光四射、喜气洋洋的电影盛典由于战争变得尴尬和冷清。人群聚集在柯达剧院,不是为了一睹他们的偶像,而是高呼“奥斯卡要求和平”;柯达剧院上空被实施飞行管制,并有警方直升机来回巡逻;许多明星和电影导演因反战拒绝出席颁奖典礼,或是佩带着反战胸针步入颁奖会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得主迈克尔.莫尔甚至在颁奖典礼上发表“布什先生,我们为你感到羞耻”的言论……
好在各项大奖最终一一平稳诞生,艺术让战火暂时走开了,没有太多意外,也没有太多兴奋,也许获奖者只是拿走本该属于他们的荣誉。《英雄》没有载誉而归,有人或许会有些失望,但如果没有成败,又何以论英雄?脑子里只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念头在跳跃:不知道评委们的潜意识里是不是也在逃避战火,否则怎么会对歌舞升平的《芝加哥》如此青睐?
带着些许尴尬和冷清,奥斯卡盛典又过了一届。(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