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张国荣在人生舞台上已经划下了句号。在这个世界上,偶尔出现的寻常人自杀事并不希奇,可是明星自杀就不免被如今发达并且竞争的传媒放大了。
自从张国荣从24层楼上跳下,人们对他的报道“规格”和评价高度远远超过24层。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人之已死,评其言也善。赞美是生者送给逝者的语言花环。一般情况下,人们对生者总是吝于使用赞美之词,在死者的葬礼之后,这些词就会从生者的口
中庄严地说出。因此伏尔泰曾经感叹,世人总是对生者缺少尊敬,对死者缺少真情。据说一位领导为下属写评语时问这位下属该怎么写,下属回答说:“你多用点悼词的语言。”
然而从张国荣的自杀行为中,我们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明星,都是处于聚光灯之中,而聚光灯背后的阴影往往逃离我们的视线。实际上,许多明星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他们比普通人有名,在人性德性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失误甚至违法。我们已经见识了一些明星吸毒、酗酒、顶包、耍大牌等等行为。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这些不良行为往往成为明星的名气酵母。比如谢霆锋,“顶包案”成为他所谓“复出”的弹跳器:传媒和包装他的公司为这个“问题明星”开足了宣传机器,那种“复出”阵势就像拿破仑凯旋,那种风光仿佛在向道德和法律示威。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张国荣也是这一类别的明星。张国荣的阴影或许存在于他的内心。或许是某种压力挤迫,或许是某种病魔威胁,或许是其它原因,张国荣并不拥有比普通人更强的耐压能力,因而他选择了放弃,对生存对社会的彻底放弃。
死是死者亲友的不幸而非死者的不幸。对于这种自杀行为,我们虽然无法苛责,但我们也没有必要赞美。据说有一些青年效仿张国荣去跳楼,这跟美化张国荣的自杀有没有关系?自杀是张国荣的个人选择,但决不是面对压力或困窘的终极选择。舆论的不当宣传,将起到一种潜在的引导。
据我理解,伏尔泰所说的“对死者的真情”,是指对死者不应该仅仅作出悼念的姿态、赞美的姿态。对明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形象和行为占据着公众的视野,对公众有着示范作用。在悼念张国荣时,我们不要忘记让追星族知道:明星并不总是光芒四射,他们的光环背后也有少为人知的阴影……(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