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与陈逸飞因拍摄《理发师》闹翻后,近日,又传来因“剧本问题”,导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大作《陈赓大将》的停机,全剧组200多人浩浩荡荡从河北蔚县撤回北京。不到半年,在他身上接连发生两起停机事故,姜文和导演的关系,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陈逸飞的纠缠已经了结,陈逸飞大概不会再用姜文拍戏了。他甚至为了抹平《理发师》带给公众的不良影响,连名字都改为《音乐盒》。这一次,《陈赓大将》的停机,从一些媒体隐约其辞的报道看来,也不是因为“剧本问题”,而是姜文与导演的不和所致。
不是“剧本问题”
有报道说,姜文是“毛遂自荐”要演陈赓大将的,为此他还信心十足的向媒体宣布,他要把陈赓将军演成中国的巴顿将军。因为在此之前,有争论说,姜文在外形上并不像陈赓将军,但考虑到他的演技,以及普通百姓对陈赓将军形象的不很熟悉,因此能够给姜文留下很大的演绎空间。有媒体还专门为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说,忽略形似追求神似来演普通观众不很熟悉的历史人物,是历史题材剧作的一大进步,可见人们对姜文扮演的陈赓大将给予了多么大的期望。然而就在剧组拍摄了6个工作日之后,电视剧拍不下去了。这时有关人员用“剧本问题”来遮羞。可是,细心的记者报道说,一个筹备了四五个月的央视重点电视剧,在开拍几天后才发现“剧本有问题”,显然说不过去。如果这个说法成立,这起码是对导演韩刚专业水平的否定,也是对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管理水平的否定。
缺乏沟通,没有磨合
“剧本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有媒体报道说:“《理发师》事件似乎已经给了人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在请姜文作主演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顺便请姜文作兼职导演。”姜文和导演的矛盾就这样被赤裸裸地摊在了众人的面前。
报道还说,在拍摄《陈赓大将》时,陈赓到雪山取雪为周恩来治病,剧组布置好了近千名士兵,远处是雪山的背景,陈赓骑马从山上下来。一切安排、演练完之后,请来姜文实拍。姜文却要求“调整方案”,改演“骑马上山”,整个部队和摄制部门不得不调整方向重新排练。这一事件充分说明,导演与主演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也难怪事到临头,姜文才会说“韩刚你来”,把导演叫到身边,指出这个戏应该如何如何拍,不给导演一点面子。艺术上的争论是好事,但有时艺术上的争论比任何一种争论都能伤害艺术家的自尊。姜文与陈逸飞的争论属于这一类,姜文尽管没有和导演韩刚争吵起来,但至少他们缺乏沟通,没有磨合,这离分道扬镳之日恐怕也不远了。
导演和演员究竟该是什么关系?
有人说,姜文从来不太听导演的话。现实情形是,很多在演技上不错的演员,在一味顺从导演的情况下,也拍了不少烂片。这说明,电影电视剧的拍摄,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整个剧组人员的全面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姜文作为中国电影电视界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在艺术创作上有想法很正常,而且我们也绝对相信导演不会有意抗拒他的想法。但现在从各媒体透露的情况看,这两次造成剧组被迫停机的原因是姜文“玩”得太过了。
这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文被问到做演员是不是很受限制,他避开上述具体事件不谈,只从导演的角度说,我不是不尊重导演这个行业,只是觉得导演的作用完全被稀里糊涂地夸张了。导演不是谁的指导者。日语对导演的翻译比较贴切,他们管导演叫“监督”,意思就是,他在现场看哪段合不合适,如果这段很合适的话,他会是一个最好的观众,鼓掌说这段太好了,给大家一个气氛;这段不好,他便拧巴着脸,甚至让你觉得不好意思。当然,我不是说导演没用,工作中还特别需要这面镜子。只是说这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较容易糊弄,水分大。演员或摄影或编剧等就不太容易糊弄。一个导演如果仅有三分才华,蒙成他有八九分也能实现。因为人们本来就不太容易分清影片中哪些是导演的功力,哪些是属于演员、编剧、摄影、录音、美术等人的功力。姜文这番主张可能有他的“道理”,但正常说来,导演作为一个剧组的灵魂,他应该有保护自己艺术主张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也应该得到演员的尊重。不然艺术史上就不会留存那么多带有鲜明导演个人风格的优秀作品了。
谁来对停机事件
负经济责任?
据悉,《陈赓大将》原剧本是20集,姜文加入后,觉得剧本太长,建议压缩至12集。他们原计划是边拍边改,抢进度,争取年底播出。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很难完成。有关人士说:“剧中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戏都应该在冬天拍,但现在天气不对,到处春暖花开。还有山西的戏,红军的戏,都应该在冬天。所以,剧本改好后,怎么也要等到秋天再开机了。”如今,《陈赓大将》正在加紧完善剧本,除原编剧钟晶晶外,又临时加派了几个人参与创作。等剧本完成后,韩刚、姜文是否会认可剧本呢?据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讲:“等剧本完善后,我们希望他俩继续合作。但是如果有一方提出不愿意接着合作,我们也会尊重他们各自的意见”。但由于韩刚和姜文都与投资方签有合同,如果一方退出,肯定也存在经济赔偿的问题。
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在当前已进入产业化的运作,这中间最需要的环节就是艺术家的理性,创作态度的理性和对投资人负责的理性。为什么像因为演员和导演闹矛盾,而导致剧组被迫停机的事件不会在好莱坞发生,不会在其他的地方发生?因为大家一个基本的、也是共同的职业道德感就是要对投资人负责。而《理发师》和《陈庚大将》主要投资是来自“国有资产”,所以,层层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牵动这两次矛盾的关键因素。
姜文以前是个好演员,以后可能还是个好演员。但他当《鬼子来了》一片的导演时,就因为该片的审查问题让投资人数千万的投资付诸东流,而《理发师》和《陈庚大将》的损失看来也小不了。所以,无论你是一个多么有创意的艺术家,如果总打着“艺术个性”的旗号“闹事”,最后又不对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负责,后果一定是越来越“孤立”。本报记者裴军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