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稿/记者张建群 诚如今年初有人预测,2003年,一股电影新势力果然让人关注:从《卡拉是条狗》从上海起步的全国首映,到不久前人们热望娄烨《紫蝴蝶》的戛纳之行。有关“第六代”的话题再度热起来。不过,这种扑面而来的热度与各位“第六代”方阵中导演的心愿却是背道而驰的。
这两天,记者在与路学长、贾樟柯、章明等导演的交流中则明显感到了这种情绪,他
们十分强调自我的表达,拒绝被归类,更不愿被纳入诸如“第六代集体进军主流”的人为的、生硬的概念。
1991年,张元拍摄的《妈妈》被认为是第六代的第一部作品。如今12年过去了,在一个轮回的等待中,与“第六代”结缘的字眼更多的是“地下”、“小制作”、“低票房”、“边缘化”等。当权威们的一个喷嚏都能造成倾盆大雨时,不少坚守自己理念的“第六代”们却沉陷在筹资之苦,亦或走入“旁门左道”。曾有人笑道,20年过去了,张艺谋还“活着”,陈凯歌仍“和你在一起”,而路学长等“第六代”们依旧是“卡拉是条狗”。虽是戏言,却不乏无奈。
在感叹12年光阴轮回中,本文无意大设论坛,谨用诚邀老友、娓娓道来的方式,而他们在谈吐间,情绪四溢——苦衷和困惑隐约可见。
围绕“第六代”避不开的几个关键词,记者感到,“第六代”始终在变化,但不仅仅是“主流”这华山一条路。“第六代”还在求索,12年的磨砺还未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