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刘晓庆从北京市看守所出来了。从去年6月20日被刑事拘留算起,她已经被羁押了420多天。在这段日子以及更早的一些时候,围绕刘晓庆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果我们仔细回味这些故事就会发现,刘晓庆案几乎就是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
公众人物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别无选择。此前,媒体对刘晓庆涉嫌偷漏税就曾大报特报,如今刘晓庆好不容易出狱了,但媒体依然不依不饶,长枪短炮地把个北京市看守所大
门围得结结实实。本来,刘晓庆8月15日已办好相关手续,但是由于媒体过度关注,使她最终决定延迟离开,硬是在看守所多呆了一天。令人关注的是,对刘案关注的不仅有地方媒体和娱乐媒体,还包括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利用公共资源成名的公众人物,不能只在风光时想着利用媒体,倒霉时就把媒体一脚踢开。任何时候,公众人物都会被监督,他别无选择,除非公众不再关心。
公共权力机关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有利于打破暗箱操作。多位法律界人士在分析刘晓庆被取保候审的原因时认为,从去年6月20日至今,刘已被羁押420余天,立案侦查花去274天。按照正常法律程序来说,案件应该有个结论了,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超期羁押。同时,刘本人也有悔过表现和筹款补缴税款的愿望,如果继续羁押其愿望无法实现。
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刘晓庆不是公众人物,如果没有这么多公众和媒体关心,她会不会不被取保候审,会不会被超期羁押下去?答案恐怕不好说。但是,有一点好说,由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和关注,公共权力机关必然不敢肆无忌惮地搞暗箱操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众和媒体对公众人物的监督也是对公众人物的保护,公众和媒体对公共权力机关的监督也是公共权力机关的一个防腐剂。
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一样不容侵犯。今年6月初,一个记录片组准备将“刘晓庆税案”拍成记录片,欲详细披露整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很快,本报、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文章对此做法提出质疑:刘晓庆目前虽然在押,但她只是“犯罪嫌疑人”,法院并未宣判,电视剧予以披露甚至给予“定性”,必然涉嫌侵权。
8月16日,谢晋导演听到刘晓庆取保候审的消息后说,刘晓庆若免予起诉,他将邀请她出演其巨片《我的母亲与末代皇帝》中的重要角色。但是,《我的母亲与末代皇帝》剧本就要送电影局审查,他不希望请刘晓庆重返银幕的想法对剧本通过产生什么影响。对此,国家电影局艺术处江平处长认为,我国电影法规没有任何规定说,有过刑事案件、包括曾被嫌疑的自由公民,就不能进行合法的艺术创作活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关注刘晓庆的命运,也就是关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如果,刘晓庆不被公正判决,普通人就更可能被不公正对待。
刘晓庆这堂课还会继续上下去,让我们一同关注。□本报评论员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