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二战题材电影回顾专题 >正文

从《兄弟连》看中国军事片“战壕真实”的缺位

http://ent.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10:42 国际先驱导报

  【提要】即将在央视播出的美国电视剧《兄弟连》,从某种程度上观照出中国军事题材片的诸多不足。在这些不足中,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一些编导狭隘地把观众的选择定位在低级趣味的档次上,随意地在中国军事题材影片中,掺合进一些媚俗的元素,从而使得中国军事题材影片缺乏一种基本的阳刚质地和反思深度,在一阵轻飘飘的香风中,把本该波澜壮阔的军事题材影片制作成了一道道甜腻腻、软绵绵、进口即化的快餐

  由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制作的电视剧《兄弟连》即将在央视播出,它的魅力在于直视战争的本质,直面战争中的生命所无法回避的诸如死亡、恐怖、团结、友谊等种种命题,通过多种侧面,表现了一场战争施加于军人的种种回响。在这里,一支连队里的士兵始终是镜头关注与表现的对象。虽然它所聚焦的仅仅是一支连级部队在二战中的经历,但是,几乎探讨了一场战争中的所有可能涉及到的话题,使得电视剧具备了一种史诗片的弹性与力度。正是在这一点中,应该给我们中国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提供有益的启迪。

  强调“战壕真实”的作品

  前苏联军事文学中的一个概念,就是军事文学存在着两种真实,一种是“司令部真实”,一种是“战壕真实”。前者着重表现军事指挥人员在军营大帐中如何运筹帷幄;后者着重表现士兵们如何在前沿阵地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前苏联电影中,这两种真实都有相当出色的经典代表作,像“司令部真实”的影片有《解放》、《莫斯科保卫战》,“战壕真实”的影片有我们熟悉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运用这种概念观看《兄弟连》,可以说这部电视剧正是一部“战壕真实”的影片,整个电视剧中出现的最高军官应该就是团长辛克上校,其他的则都应该称为“普通一兵”。它把电视剧的镜头视角,放置在士兵的角度上,从而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观察着战争中的每一个前线锋面上的士兵。

  《兄弟连》这种视角选择非常耐人寻味。它的结构方式,类同于西方文学中的章节结构,在每一集中,都以一个人物的视角为观察点,展开故事。

  比如,在第一集《新兵训练》中,该剧就以温特斯与尼克在英国的交谈,展开了在美国训练时的经历;第二集《诺曼底登陆日》同样以温特斯为主要视角,表现了登陆后的战场风云;第三集《卡灵顿》则选择了一个名叫布洛依的士兵为视角,表现了他由怯懦到坚强的过程。实际上,在原作中,并没有布洛依这个士兵的思想转变过程,但电视剧在这方面进行了艺术创造,精心选取了这样一个普遍的士兵,来体现战争中最常见的胆怯与勇敢的关系以及它们之前的转化问题。

  这种视角的降低,把观众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角色,从而随同角色一起去体味逐层展开的战场画卷中的种种神秘莫测的风险与危机,一方面使观众被吸引着与角色一同回归到历史的深处,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一种切身的参与感。

  中国军事影片的主流:“司令部真实”

  相比之下,我国的影视片创作多年来始终在“战壕真实”上没有突破。随着《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解放战争系列片所开创的“司令部真实”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中国军事题材巨片创作填补了空白。

  由于这类历史巨片视角过大,所以注重对军事事件的宏观表现,着重表现领袖人物在战争中的思考与行动。因此,这类影视作品形成了新的模式化倾向,而且同一个题材不断重拍,最终给人的感觉是大同小异。如电影有《大决战》,又拍电视剧《中国命运的决战》;电影拍了《大转折》,同一题材电视剧中则有《千里挺进大别山》、《大进攻序曲》。

  在这类影视作品中,由于始终把镜头对准领袖人物的决策过程,所以战场上士兵们的切身感受就被推入到背景的位置,即使偶有涉及,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所以,这样的影片,看不到对战场恐怖气氛的渲染,看不到士兵们所体味到的战场实感,而只有领袖人物胸有成竹的乐观主义精神。而宏观上的胜利,掩盖了一线士兵所亲身体验到的战争的残酷。

  《兄弟连》的启迪

  在《兄弟连》中,丝毫不涉及领导的决策过程,它始终关注的是普通士兵们的所见所思。在每一集的片首,都有原来的老兵的访谈。这种真实的资料与剧情相互映衬,构成了强烈的纪实气氛。再来看看我们拍摄的《大战宁沪杭》,它里边与《兄弟连》一样也穿插了老战士的采访实录,但电影中仍强调的司令部的真实,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士兵的视角,所以,进军上海途中的那种残酷的战争场面,就难以给观众一种深刻的经历感,观众始终以局外人的眼光观看着战士们的行动,从而导致这类影片在感情上与观众的疏远。

  反观美国电影,除了六十年代拍摄的《最长的一天》是一种全景式的影片外,以后就很少摄制全景式的战争片,而始终把镜头压低,降调到士兵的身上,一些经典的战争影片如《现代启示录》、《野战排》等无一不是以士兵的目光观察与思考战争,与《兄弟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同样表现了8个美国大兵寻找一个大兵的故事。

  中国影视作品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在“战壕真实”上开拓新的领域,真实地表现出军人们如何面对战争中最狰狞、最可怕的核心部位。而这种表现中,我们还将面临着诸如怎样表现军人的恐怖感受、军人的生命价值、甚至战场上的消极情绪等等,这些方面很多还是我们军事题材影片中的一个空白。而《兄弟连》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成功表现,不仅没有削弱剧中人物的英雄气质,反而给人以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这应该是《兄弟连》对中国军事题材影片最有价值的启迪。

  八一电影制片厂近年来中止了对巨片的拍摄,转而拍摄一些以士兵为视角的电影作品,这反映了我国军事题材影片对转型的自觉。我们希望可以因此而使“战壕真实”的影片中出现与《大决战》那样具有同等反响的影视作品,丰富中国军事电影的天空。(苏红警)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独家提供新浪网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评论影行天下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