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喜剧:从"戏说"到"乱说"
古装喜剧是港剧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梁朝伟剧如《鹿鼎记》《侠客行》《绝代双骄》、温兆伦剧如《少林至尊》《武林幸运星》,等等也有丰富的喜剧因素,但还是归类于古装武侠剧;这次回忆的是纯搞笑的香港古装喜剧,回忆看过的内地播映过的港产古装电视喜
剧,出演过古装喜剧角色最多的明星当属张卫健、欧阳震华与关咏荷。
电视喜剧比搞笑电影要"文明"一些
有人说港产喜剧通常比较猥琐,缺少那种有深度的幽默,其实大不可为此较真,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搞笑片。但港产电视喜剧较之港产搞笑电影,不能不说是"收敛"了许多,像周星驰电影中以生理器官开玩笑的镜头和语言是绝对没有的,所以说电视剧更老少咸宜。
除了纯喜剧,其他一些类型的港剧中也常出让人会心一笑的时刻,香港的电视人显然非常明白电视剧纯粹是一种娱乐。而若是试图从中找出一些有深度的东东,找不找得到其实是看看客自己,有人从周星驰那里找到许多东西也有人不屑一顾,有人认为张卫健现在的风格是有笑有泪的喜剧,给人内心的感触更多,从前《日月神剑》、"牙擦苏"的戏路,比较浮,太搞笑了一点,也有人认为从前的戏路演员与角色更为融洽、更为自然亲切、轻松活泼。不管怎么样,港产古装喜剧片的轻松、搞笑,让我们在现实中笑过了就算,没什么不对。
自从数年前一部《戏说乾隆》开了个头,往后的电视连续剧对历史人物就越来越不"客气"了。最近一连推出的几部连续剧,更是从"戏说"直接奔向"乱说",将历史人物整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比如港剧《苗翠花》和《金装四大才子》吧,剧中人除了名字之外哪还有一点"历史人物"的影子?
《金装四大才子》就更不用说了,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将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才子拿来做招牌,说的却完全不是那回事。你也不能不惊叹于香港编剧的"大胆创新":周文宾莫名其妙成为波斯籍华人,脸黑得像少年包青天,还无端端地跟唐家结下深仇大恨。
另外那三位怎么看都不像才子,倒更像整天无所事事的市井混混。祝枝山和文征明竟然对那位什么郡主说出什么"强暴再分尸,分尸再强暴"的粗言秽语,实在有辱斯文。至于最才子的那位唐伯虎,"点秋香"已属野史(也就是"戏说"),该剧中竟然还别出心裁给秋香添一孪生姐妹秋月,好让他一网打尽。
古装喜剧的四种"调味料"
香港剧集在"乱说"技巧方面各有千秋,同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发现多数古装喜剧都少不了四种"调味料":搞笑、武打、女扮男装另加一点"皇气"和"佛气"。
搞笑本来是港产剧集的特色,现在则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剧集都以搞笑为能事。《金装四大才子》是搞笑之最,将四大才子的故事搞得面目全非。历史上风流倜傥的四大才子在剧中沦为搞笑工具,既不风流也显不出才华横溢。
武打也成为必备调料,每道菜里似乎都得放一点。《苗翠花》自不用说,刀光剑影贯穿始终。
女扮男装最大的问题就是观众谁都看出来了,但剧中人谁也看不出来。如果剧情需要女扮男装,就别扮得那么不专业嘛,又是贴睫毛又要抹口红还硬要大家相信她是个男的,这也未免太难为观众了吧!
古装剧的最后一大必杀秘技,就是总得跟皇室或者少林寺和尚拉上点关系。《醉打金枝》中女主角是公主,《公主》讲的就是皇宫里的事,《才子》呢,也弄了个朱王爷进来。怎么这些人就这么容易当上"皇亲国戚"?这可能都是《戏说乾隆》带的头,大家并肩子上,没准儿又能闹个满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