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又成了新闻人物。正值发新唱片时期,如果按国内娱乐圈的游戏规则,这里面显然是就该有炒作的嫌疑了;但如果是炒作,那交出去的300万美金可是真的,如此大手笔地做负面宣传,似乎又不像老美的玩儿法,倒像王菲谢霆锋那英的经纪人们常干的。
关于杰克逊的“恋童癖”,有着多重说法。否认或坚信之外,尚有从杰克逊的童年、艺人的心理残缺等方面予以探讨的。但你要说这话题多发人深省,我觉得倒未必。演艺界
的事,阴阳人也好、恋童癖也罢,都不是从杰克逊始。现在之所以这么热,关键在于主角是杰克逊——娱乐工业曾经的“摇滚王”。
在自己的领域,杰克逊是个古怪的“王”。华丽的舞台风格、女人一样的嗓音,加上劲歌为主的歌风,让他的流行指数和现场感召力绝对超出了平克.弗洛伊德与大卫-鲍依这类“传统”的摇滚巨星。一方面,他是最具票房的歌手;一方面,他却没有像那两个人那样,留下真正的经典歌目。就更不要比“甲克虫”或者“地下丝绒”了。他呈现出的是摇滚遭遇商业浸礼后,快餐的那一面。
“与迈克尔-杰克逊一同生活”——这是英国记者马汀-巴夏尔拍的一部关于杰克逊与儿童话题的纪录片的名字。剔掉片名背后电视人的丧心病狂,这名字倒是颇能代表我们的迷惘与无可奈何:欣赏他的才华,却不得不连带着接受他那张像鬼样被漂白过的脸;明明知道他代表的是唱片工业,却依然喜欢他的舞姿,哪怕是从当年模糊的录影带上;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际遇叹息(整容的负面结果出现、与猫王之女离奇的婚姻、演唱生涯开始走下坡路),却无法不听从理性的评判,意识到这个人确实是个“恋童癖”(不管上一次和这一次的曝光是否涉及敲诈)……
他像谁呢,张国荣?不知道我这种联想是否显得过于怪异——都是盛名和压力之下,艺人非常态生活的显著代表。演艺生涯都很辉煌,却与真正的创造无关。都是美得能让人心疼的塑料花,却分明又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人们与健康、自然的生活,似乎正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