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金球”奖对《冷山》的冷遇还使许多影迷心存侥幸的话。那么,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公布,就使这些影迷只能是心如死灰了。一些媒体甚至断言:“奥斯卡评委的选择也越来越缺乏令人信服的魅力了。”
一般说来,具有好莱坞情感戏情节的是具有“文人”特征的人们。他们对情感戏,特别是重大历史背景下的情感戏总是情有独衷,比如《卡萨布兰卡》,比如《飘》。因此,
今年人们对《冷山》的期待就特别地高,尤其是我认识的一些情感细腻的女编辑们,她们对《冷山》在此届奥斯卡的失利简直是痛心疾首。
奥斯卡自有奥斯卡的逻辑。我在前年《北京青年报》的一篇评论中指出,许多大师的经典之作也并没有在奥斯卡上获奖。也就是说,奥斯卡从本质上也就是一场“庙会”,一个热闹,而不是历史性的评价。从这点出发,如果真的是好影片,也不要太在意奥斯卡。
话又说回来,对于此次《冷山》的失利,我还是归纳了以下五点猜想:
一是奥斯卡评委的更新。从奥斯卡评奖的历史来看,评委们的确十分看重重大历史条件下的情感戏,对科幻类的影片并不很感兴趣。这是一般规律。但现在5000多名评委中,有许多是新生代人物,他们对这种传统或多或少会滋生出一些叛逆,更多的是尊重自己的观点。更何况,电影精神本身就是发展与突破,对传统的突破也就不足为奇了,问题只是在何时何地突破。
二是对《指环王》的同情。《指环王》是托尔金的扛鼎之作,很适合欧美文化。尽管描述的是妖魔鬼怪,但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满足了人们的想象,渲泄了人们的情感,就象我国的《西游记》。然而,这套制作精良的影片虽然从第一部开始便获得了奥斯卡的提名,但除了技术类奖项,从未获过大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评委们对彼得.杰克逊的同情也就不意外了。
三是《冷山》商业运作的失败。《冷山》为了在此届奥斯卡有所作为,在一开始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运作,过多地渲染了该剧的历史情感戏的定位,但对其它方面却宣传力量不够,特别是没有强调场面的宏大和技术的突破。这在技术至上的美国文化中不可能会得到什么便宜。
四是《冷山》的过于自信。由于考虑到此届奥斯卡的入选影片没有十分强悍的竞争对手,《冷山》决定全线出击,也就没有保证重点,而过早地暴露为他人的靶子。而《鲸骑士》这样的黑马影片,却可以让评委猛然间感到耳目一新。《冷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被其它参评影片中挤下阵来。
五是评委的吝啬。不要忘了,奥斯卡还有一个传统,对奥斯卡的获奖者总是很苛刻,并不想让他们很容易地就做到了景上添花。例如,汤姆.汉克斯在《漂流者》一片中的表现的确不俗,若不是评委们不想让他成为三届奥斯卡影帝,也就是说他要不是以前得过两次奥斯卡,那么当年极有可能成为影帝。此外,奥斯卡对明星出身的演员就更加吝啬了,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并没有重大突破,依然是一付古典美女的形象,不象查理兹.塞伦在《女魔头》中的转型更适合评委的口味。作为《冷山》的最重要人物,妮可.基德曼入选的失利对该片没能入选最佳影片肯定也很有影响。一部没能入选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影片,你能认为它对奥斯卡评委会很有影响么?(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