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指环王·双塔奇兵》接近结尾时,作为仆人的小人物山姆被唤醒出力量与觉悟,战退飞龙之后,他说:“我想到古老传说中的英雄……他们本可以不冒险,但他们选择了冒险,于是有了故事,正像我们可以选择立刻掉头回去,但我们继续前进,我们也在继续故事……”
山姆的话里虽有着深层的英雄意识和悲剧的虚无感,不过在现代商业文化中再有力
的英雄都会被迅速消解。当代人经不住理想和思想的沉重,人们去电影院只是想放松,以免“精神分裂”。这是“傻瓜治疗法”,大片就是他们的“傻瓜书”,《魔戒》中的英雄情操统统被异化成娱乐。
毋庸置疑,神话与传说寄托了人类心灵的某种力量,在滚滚历史的洪流中,千古留名的人物多半会被附上神话的色彩。比如亚瑟王和圆桌武士,比如狮心查理与妖魔的失控,都构成独立的虚拟世界,人们就像被遗弃的神子从中寻找自身与神的对应。现代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就在都柏林市井生活中找到了失落的荷马史诗,就像周易的六十四卦一般,神话成为解读人类行为的秘密符码。
同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潘多拉之盒一样,《魔戒》中索伦的至尊魔戒,同样指出了“强大往往意味着危险”这一古老箴言,而被释放的危险所导致的正邪对抗将会召唤英雄出场--被释放的就是“上帝之死”,信仰则永恒地失去了故乡。
《魔戒》的缺撼在于,理念过于教条化,导致人物的个性过于单薄,正邪两立,黑白分明,英雄的面孔一成不变,他们除了承担托尔金的隐喻外,如此缺少血肉。相比之下,小人物的个性虽然要更丰富些,不过他们也只是拥有儿童的天真而已。
很多人把《魔戒》和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作比较,但在骨子里,他们相差甚远。在所有对《尼伯龙根的指环》进行阐述的文本中,萧伯纳的解读要算最深刻、最入世。他从这部歌剧中读到的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瓦格纳对社会的理想。
萧伯纳发现瓦格纳“丝毫不受情绪化群众运动的煽动和影响,对政治权力的实际也有着无比的认知,他深知现代国家领导人利用种种策略创造盲目的祟拜以利于操控一切、抓稳枪杆”,所以他接受了这个现实。瓦格纳“已不再梦想英雄的出现,也不寄望找到最终的解答”;他反而在《帕西法尔》中创造了一个新的主角,“他不是个英豪,而是个傻子”。
既然意识形态之争是一场虚无,我们还不如在“中土”之上成就一个虚拟英雄或者一个虚拟傻子--这确然是一条出路,但却不是瓦格纳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