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伦又逮着了一只牛蛙。
4月5日,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与日本电通下属的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上海上影电通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和日本电通亚洲总裁山村正一出席了签字仪式。新公司将从事包括动画片的制作和引进、演艺人员培训、节目交流、大型文化活动等多方面业务。
日本电通是世界广告业的巨无霸企业,进入中国已有10年,目前稳坐中国国内广告公司的头把交椅,但这仅仅是日本电通进军中国的第一步,与上影的合作标志着它在中国多元化发展的新起点,日本电通再次向世人证明它是全球传媒业最令人生畏的章鱼,但在任仲伦眼里,它是一只可爱的牛蛙。
这是上影集团正在掀起的一场深刻变革的一部分。在这之前,他们和美国华纳兄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出资在中国主要城市建造10座现代化影城。去年上影集团共拍摄了9部影片,除2部是由上影集团全额投资外,其余都吸纳了外资或社会资金。对此,极富口才的任仲伦用他自己发明的“三蛙论”来形容:我们要承认自己还是只井蛙,井蛙有两种,一种是喝喝水、唱唱歌、睡觉睡得很满足的井蛙,另一种是整天在想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这种井蛙比较痛苦,我们属于后者。怎么办?有两种办法。一是把井蛙吊上来,二是将井口开大。这两种都需要人力和机会成本。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用青蛙呢?青蛙本来就生活在田野里,知道天有多大。但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引进牛蛙上,因为牛蛙比青蛙更强壮。
如今,在上影——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蛙声连天:华纳兄弟来了,电通来了,摩根集团来了,弗朗西斯科、科波拉、成龙、王家卫、关锦鹏、尊龙、李玟来了……任仲伦发明这个比喻并不奇怪:他当过农民,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下过乡、当过工人、教过书、办过报、做过公务员,现在他坐在一个地位崇高但却没有多少人会羡慕的职位上。他过去那些不凡的经历似乎都在为他最终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做准备,毫无疑问,在如今上影集团排演的这出翻身大戏中,需要一位真正的明星。
开放促改革,合作促发展
《新民周刊》:上海市委领导说,电影是上海的传家宝,但长期以来上海电影却饱受批评,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任仲伦:上海电影有无比辉煌的历史,比如这次上影集团翻拍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戏还没拍完,预售收入已远远超过2000万元的先期投入,海外版权卖到每集近40万元,这说明上海电影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但也正为此,大家对上海电影的期望就特别高,产生一些合理或苛刻的批评不足为奇。其实这几年,上海还是生产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如《生死抉择》、《开天辟地》等等。但“三个不多”确是事实:有全国影响的作品不多、在资本市场有号召力的导演不多、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不多。所以我们提出“开放促改革,合作促发展”十字方针,不仅是出于理性思考,也是寻求突围的无奈之举。上海电影要振兴,举上影之力不行,举上海之力行举华语人才行。我强调要“水涨船高”,不要“水落石出”。搞水落石出,水都流光了,就剩下河底几块光秃秃的石头能有多少高度﹖现在我们要把各方的水引进来,争取水涨船高。当然水多了会有风浪,所以要谨慎驾驭,不能翻船。
华语电影,上海制造
《新民周刊》:上影打出“华语电影,上海制造”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请谈谈有些什么具体的措施。
任仲伦:我们率先提出了“华语电影”这个概念,就是要善于借助华语电影人才、华语电影资金和华语电影市场,发展和繁荣上海电影。上海经济这几年的快速增长给我们的启示是,上海电影也要海纳百川。全球说汉语的人数有十几亿,其市场是日本、韩国、印度电影望尘莫及的,另外中国有5000年的故事资源这个宝藏,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优秀的华语电影人才,因此,我认为华语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的,不是明天就是后天。上海电影必须抓住这个契机重塑辉煌。
如今我们三足鼎立。我们把制片作为立身之本。最近我们搞了《地下铁》、《长恨歌》、《鲁迅》、《花团锦簇》等一系列合作项目,效果颇佳。昨天我看了王家卫的《2046》和贾樟柯的《事件》的样片,很不错,这两部电影都有望进军戛纳电影节。有人形容上影集团现在是“海陆空三军”作战:有本土导演,有从“地下”冒出来的,如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过去老是拍“地下电影”,也有天上掉下来的,如与华纳以及科波拉等人的合作,更多的是海那边游过来的,港台合作是最主要的一块。港台地区对我们提出这个战略反响强烈。他们这几年滑坡很厉害,很多人才被好莱坞挖走了,他们提出“北上神州”,正好与我们遥相呼应,他们现在又提出“依托上海,覆盖全国”的电影发展战略。
在发行上,我们要确保3个第一不能丢:我们的联合院线是中国第一院线,永华影院是中国票房最高的影院,上海是中国第一电影市场。除了与美国华纳兄弟的合作之外,我们还将和大连万达集团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占有全国票房25%。
第三块是产业链建设。东方电影频道是我们建立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如今这个频道的业绩令人鼓舞,收视率在上海位居第四,这个成绩对一个新频道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我一直强调,我们要争取人均利润高、每点收视率的成本低的盈利模式。我们不是管理频道,而是要经营频道。用钱堆出来的高收视率毫无意义。东方电影频道讲艰苦创业。我在开播时就提出要发扬“一根红头绳”精神:即使艰苦,也要欢欢喜喜干事业。他们管我叫“杨白劳”。
总之,上海电影虽然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但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已初步形成,正处在大改革的前夜。
飞行棋、跳棋和围棋
《新民周刊》:鉴于中宣部已批准上海增设一个动漫频道,有人认为上影集团此次和电通的合作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任仲伦:我们与电通合作,是为了借助电通整体开发中国电影制作业和放映场所的广告。上海将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共同构筑上海动漫业,上影集团也会积极参与并发挥应有作用,但这与新建公司没有直接关联。
《新民周刊》:你现在的角色和你过去从事过的职业有很大不同,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任仲伦:我一直觉得,经营者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走飞行棋,掷骰子,掷到那里算那里。第二种是下跳棋,跳跃式前进。最高明的是下围棋,看起来或东或西很不经意,其实谋的是全局。如今我的目标是坚决反对下飞行棋,尽早告别下跳棋,进入围棋阶段,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统筹思考上海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与具体部署,把电影做成上海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之一。
当时有句戏话:“上影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或许不少人会选择前者,觉得不改不革安乐死比找死好。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影改革势在必行,但我们面临的阻力仍然很大,我们还没有走出改革阵痛期。不管怎么说,作为经营者,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困扰却是无休无止的。我上任后第一次去美国好莱坞访问,每个人都对我说“祝你好运”,一开始我没什么感觉,当第5个人对我这么说时,我不禁问道:“为什么不祝我成功﹖”他们说,这个行业风云莫测,没有常胜将军。撰稿/陆世纶(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