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们永远都不用害怕这个娱乐圈会寂寞,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明星总是有事可说,纵然是真的没什么新闻,他们也可能会制造出一些事端来。明星们就在这纷纷扰扰中成长起来,或者成熟,或者消失。
明星,与“毒”共舞
-观察记者黄俊英
4月8日,北京媒体报道歌手屠洪刚因嫖娼和吸毒被北京朝阳区麦子店派出所拘留,据他们说此事已经得到警方的证实,但屠洪刚本人予以否认;4月11日,零点乐队成员和沙宝亮在青岛因嗑药被抓;4月14日,零点乐队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服食摇头丸,相关成员大毛和朝洛蒙引咎退出乐队……
近段时间以来,娱乐圈因为这两件带有桃色色彩的事件而变得沸沸扬扬,当事人前后不一的说辞更让急于了解真相的人们晕头转向。我们至今也无法辩别事件的孰是孰非。毒品,成了很多明星摆脱不了的梦魇,近年来更有不少炙手可热的红星大腕被那白色的粉末所吞噬。记者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明星对毒品如些迷恋?为什么这些风光无限的明星要和充满肮脏和罪恶的毒品联系在一起呢?
毒品,艺术的催化剂?
曾几何时,毒品被冠以“艺术催化剂”头衔,于是明星吸毒就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提高艺术创作的灵感。记得文学人物方鸿渐曾戏谑地称:鸦片可以刺激天才。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怂恿了不少搞艺术的“天才”从大麻、吗啡和冰毒中寻找灵感。
浙江大学行为与科学学院郑全教授认为,在娱乐圈,许多人讲究创作来自激情,讲究创作状态。如果他们认为没有状态,那么很可能会失去追星族。据调查,许多歌手就是在感觉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才转向毒品。他们希望靠毒品的“力量”来延长艺术生命。有一些人,年轻的时候思路敏捷,获得很高声誉,人到中年,创作力衰退,鲜花和掌声离自己远去,心里有很大的失落,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不甘于寂寞,那往往会选择毒品,因为他们认为毒品能刺激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其实明眼人不难看出这种所谓的“提高创作灵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烂招”,且不说毒品是否真能“催化灵感”,单看其“效用”就可让人心生寒意。可有人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拿自己的健康甚至身家性命作赌注。靠着这样的“美丽谎言”,有着“特殊”爱好的明星们在欺骗着自己的同时也在蒙蔽着别人,最终失去的将是自己的健康和观众的支持。就像“过来人”、国内娱乐圈第一个被公开曝光的吸毒摇滚歌手罗琦所说:“沾上这个毒品之后,就没有感觉也没有精力去做任何的工作。身体也不行,直接影响到嗓音、唱歌什么的。吸毒毁掉了我的一切。”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有点老但它是真理,如果真能论证出“艺术来源于毒品”,那我们宁可不要艺术了。假如名人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自己已取得的成绩,不那么为声名所累的话,也许他们对毒品的抵制力就强一些了,也就不会产生吸毒能提升创作灵感这种荒唐的想法了。
吸毒,娱乐圈的又一潜规则?
今年年初,“北漂”演员张钰大胆曝光的“录音带性丑闻”至今仍然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张钰面对铺天盖地贬多于褒的滔滔人言,表现得非常冷静,大胆披露这是娱乐圈的潜规则,并将自己定位为在娱乐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牺牲者。现在,明星吸毒又在娱乐圈掀起大片波澜,又有人出来抖料说吸毒也是娱乐圈的潜规则,吸毒在娱乐圈已被看成是一种时髦的消费,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地位的体现。明星吸毒的现象已从边缘蔓延到主流,其在娱乐圈的大肆流行已经成了世界性的问题。
郑全教授认为,吸毒在特定人群当中,比如一个小的圈子里面的人,如演艺圈,比较容易出现。演艺界的明星吸毒行为除了个人吸食,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圈内吸毒,即往往是在与业内的朋友一起出入酒吧、歌厅时沾染上毒品。在演艺圈,很多人对名人吸毒持宽容态度。
为什么明星对毒品如此迷恋?郑全教授认为,首先是缘于成名后的精神空虚,对前途的焦虑感,及内心纯真的失落。要超越自己而带来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感都使他们希冀获得一种解脱,于是他们在吞云吐雾之间麻醉自己,化解烦恼,结果却是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其次是有些明星对毒品抱有一种猎奇的心理,认为毒品具有神秘感,既然有钱就什么都可以尝试,毒品又未尝不可呢?结果,没想到一试便上了瘾。最后,可能就是因为追求流行了,有些明星觉得这是一种时尚,一种前卫。这种变态不健康的心理更为可怕,因为流行的未必是健康和正确的,就像病毒一样,虽然也流行但却可以致命。
病态让明星成为“流星”
看来,摆脱压力与无聊,寻求刺激是不少明星走上依赖精神药物或吸毒道路的原因。郑全教授认为,那些把保持知名度当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明星,非常容易尝试毒品。很多名人特别喜欢鲜花和掌声,可是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因为大部分名人或者明星不能忍受这种失落,所以他们宁可任性放荡不羁,就像一个不被母亲关注的孩子为了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而故意犯错误去惹是生非,表现出傲慢、性格暴躁、好斗等特征。明星吸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身处的不良环境以及自己对成功和失败缺少必要的认识。
对普通人来说,往往只看到明星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一面,而不可能目睹他们在毒品支配下一败涂地的窘相。也许只有死亡才能让许多明星从毒品的幻像中看到一些恐怖的现实之光。生命对明星没有特权,不会因为你是明星就给你优惠,明星只不过是一种职业,仅此而已。如果说明星吸毒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所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危害性更大。明星们应该知道: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明星,不是靠着这药那丸撑起来的病态明星,悖离这一点,狂追“流行”的明星距离“流星”也就为时不远了。
记者通过几个侧面也不可能真正去揭开某些事件的真相,也许只是露出冰山一角。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享受了太多的荣耀,就得面向公众以身作则,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去抵抗诱惑。不管“零点乐队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大毛和朝洛蒙引咎退出却昭示这个在国内首屈一指的乐队的瓦解。希望其他艺人能够引以为戒,不要再步入这万劫不复的深渊。-
明星吸毒黑色档案
1993年10月,香港歌星陈百强在昏迷一年后去世,陈百强于1992年5月在家中因服食过量药物而昏迷,家人称其有长期服食药物的习惯;
1997年9月,曾在反映戒毒的电影《长大成人》中饰演女主角的内地演员朱洁因吸毒过量而死,年仅25岁;
2002年4月,“束缚艾利斯合唱团”主唱莱恩混合服用镇静剂、海洛因及古柯碱,吸毒过量意外导致死亡;
2002年底,曾在《少爷的磨难》、《起步停车》等影视作品中有过出色表演的演员姚二嘎因吸毒而死;
基努.李维斯,在2001年1月8日出版的《浮华世界》杂志中承认自己有“很美好”的吸毒经历;
迈克尔.道格拉斯,这位曾主演反毒品电影《毒品交易》的奥斯卡影帝是位隐君子,早已被美国媒体曝出多年;
德鲁.巴里摩尔,在做童星时就曾迷失方向,后来接受了戒毒中心的辅导,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科林.法瑞尔,去年9月,在美国《电视周刊》中承认自己每周都要摄入大量的可卡因、摇头丸、冰毒、威士忌、啤酒和葡萄酒;
王敏德,曾向香港媒体大曝自己什么毒品都敢吃;
贾宏声,主动向公众承认自己是吸毒的首位内地艺人,2001年10月,根据自己的真实吸毒经历拍摄电影《昨天》;
小甜甜布兰妮,去年美国报章《Star》曾报道她吸食可卡因,她本人后来表示的确因好奇做过错事;
滚石乐队,从60年代起就因吸毒而被警方查抄,吉他手“隐君子”的形象更风靡一时;
惠特尼.休斯顿,2002年2月,因吸毒过量而昏迷,亲口承认自己吸食过大麻、可卡因而且酗酒成瘾,后来又有报道称她因为积欠毒债险遭毒贩勒毙;
苏永康,2002年6月,苏永康在台北夜店服食摇头丸被捕,最终被判进入台北看守所附设戒毒所强制戒毒11天;
景冈山,2003年10月,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景冈山在首都机场被查出携带摇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