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近日出台新规定,对美国大片引进的数量、比例作出了明确限定,这显示出国家电影管理部门对电影市场的宏观调控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中国内地而言,美国大片既是支撑电影发行放映业、培育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又是有可能彻底压垮国产电影的“洪水猛兽”。因而,电影管理部门以更合理的政策、更细腻的手段对美国大片进入的规模、种类、时间等各方面作出有效调控,让整个国内电影市场操之在我,让美国大片能为我所用。
自从10年前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登上中国银幕之后,美国大片就成为中国电影业界既爱又恨的对象。它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一方面,每年引进的10多部美国大片已经成为国内电影发行、放映业界的主要利润来源,在某些影院,放映美国大片的票房收入达到其总票房的80%。在全国范围内,每年的进口大片票房也占据票房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可以预见,如果进口影片数量锐减,将给内地电影发行放映业界造成致命打击。特别是在国内放映业走向市场化并进行升级换代的今天,尤其离不开有强大票房竞争力的美国大片的支撑。同时,在国内电影市场长期疲软,观众大量流失的今天,尤需借助美国大片的力量留住观众,培育市场规模。但另一方面,美国大片的强大力量又威胁着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在某些年份和档期中,国产片的票房份额几乎被进口大片挤压殆尽。
因此,在合乎入世承诺和世贸规则的前提下,对进口美国大片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调节好美国大片引进的数量、比例以及投放市场的时间、范围、规模等,既可让进口大片和放映业界获得最佳市场收益,又将其对国产片的冲击减到最低。很显然,广电总局此次出台的美国大片引进的数量规定,是避免美国大片独占引进分账影片配额,防止其泛滥国内电影市场,减少对国产片冲击,保证引进片风格、产地多样化的一个有效举措。这样的行政尝试无疑是有益而有效的。
但是,从目前国内电影业现状和发展情况来看,国家电影管理部门的“政府之手”还可以伸得更长一点,处理手法还可以更细腻一些。如对现有规定每年获准引进的14部美国大片,可以在其引进时间上进行更恰当的安排,影市淡季时,多上进口大片,而暑期、长假期、贺岁档期等影市旺季,则多留给国产电影。这样,既可以保护国产片,又可以开拓电影市场。其次,对放映业领域也可以制定一些调控措施,让进口大片与国产片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上映,既保证其经济收益,又能较为有效地维护国产片的领地,使国内电影业能良性、均衡、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