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儿童电视大“会诊”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14:21 重庆晚报

  我国目前0-18岁的少年儿童有3亿6千多万,占总人口的近30%,但少儿节目的成长远不及成人节目尤其是电视剧工业的成熟。少儿节目病在哪里,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主任余培侠、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张志君等专家近日对此作出了一个“会诊”。

  病历一:价值观念成人化

中国政法大学招研究生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爱孩子从这里开始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症状:刻意拔高孩子的生存状态,以“小大人”的取向来要求孩子,比如在节目中向不到十岁的孩子提问:老板赚钱多还是工人赚钱多,为什么?并且基本由成人来主持,在价值观上用成人的观点去同化孩子。

  病因:余培侠认为,儿童节目成人化是一个观众反映很普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现在这帮做儿童节目的人很多不够真诚,凭主观判断孩子们喜好,以成人的视角要求孩子。

  处方:让孩子自己动手。余培侠认为儿童电视由成人唱主角、做幕后指挥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国外已经在尝试儿童节目由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少儿当制作人。菲律宾的GM电视台有一档儿童节目叫《Five and up》,纯粹由9到14岁的孩子们动手制作,给他们的同龄人讲小故事,内容包括体育活动、异地风情、小制作等。

  病历二:表达方式弱智化

  症状:从我们小时候听的“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和看的《七巧板》,到现在的《大风车》,动不动一个节目一做十年,主持人故意别腔别调,语言表达的方式装小。鞠萍姐姐、董浩叔叔一张老脸一笑十年。满足于“金龟子为什么不受朋友喜欢呀?”这类傻兮兮的问题。

  病因:小瞧孩子的智商,过度担心涉及情感等问题而带来负面影响。

  处方:张志君认为,要把话语权交给孩子自己。比如在真人实景性节目中,将主体变成孩子自己,挑战类比赛、户外运动等都让孩子自己去亲自体验,然后他们真诚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老用成人当主体,成人会想当然地装小。

  病历三:节目内容说教化

  症状:动不动就摆大道理,阐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作用,不能引起少年儿童情感上的共鸣,使得效果容易打折扣。

  病因:这涉及到我们的教育传统,成年人向来觉得儿童只能在受教育位置,只能在成年人的教育下成长,事实上儿童的成长也是需要儿童自身参与,没有孩子情感上的共鸣,节目看了孩子也不会接受。

  处方:余培侠认为少儿节目让孩子快乐是前提,但基调是“教育”。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希望下一代成为“乖孩子”,而3.6亿少年儿童中却有许多自称“不愿当个乖小孩”,CCTV少儿频道谁也不敢“得罪”,因此他们会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最大的平衡点。

  交锋:

  少儿也能有“爱情”

  近期内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极强地针对了一些成人节目中不适合少儿的因素,如情爱、暴力打斗等。那么,在少儿本身的剧作和节目中,是否就应该坚决清扫此类内容?对此,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做了解读,并在今日央视《舞台》栏目中告诉全国的家长。

  问题一:和成人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欧阳逸冰认为,最根本的区别是观众对象决定它的表演风格和创作方法的不同。比如上世纪6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以革命的名义》,片中的小孩彼嘉在战争年代得过伤寒,当他看见列宁的时候,根据自己得伤寒脱发的经验,他眼里的列宁就是一个得过伤寒病的和善的老头。

  问题二:能不能出现爱情?

  很多观众直接指出,儿童作品里的爱情甚至不比成人作品少,对此欧阳逸冰解释说,尽管像《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灰姑娘》、《马兰花》都反映了爱情,但与成人作品的立场和表达方式不同。如《马兰花》是把爱情当作友情来写,而《海的女儿》则是讲爱情的真谛不是索取和交换,是为所爱的人牺牲自己。他认为儿童作品可以表达健康和美好的爱情,当然,不能搀杂任何感官的情爱和性爱。

  问题三:怎样平衡娱乐和教化的尺度?

  欧阳逸冰直言,对艺术的欣赏是一种选择文化的权利,应该让孩子们像进麦当劳那样高高兴兴的。所以其中必须要有让孩子“快乐”的娱乐元素。教化的色彩应该是不着痕迹的,如果孩子看某个作品是被强迫着看,那其中的教化功能很可能就发挥不了作用。

  还孩子本色

  教师——张静(重庆市渝中区实验二小):我们不赞同少儿节目成年化的现象。现在一些少儿节目中出现了很多涉及爱情的场面,在中国,本来就很缺乏对儿童的性教育,这样对儿童很不益。孩子们还是很喜欢讲述如何团结、拼搏和助人为乐的节目。

  电视主持人——陈于(重庆电视台《头脑风暴》):现在有的家长因为他们的小孩很“大人”而高兴,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在少年儿童的这个阶段,即使他们顽皮、淘气一点,都是最真实的自我,早熟恰恰少了他们这个年龄段应有的那份纯真。我认为,益智类、探索类节目更有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情及兴趣。

  家长——张饶(重庆商社集团干部):儿童类节目应该以情趣为主,要让孩子们觉得好看、好玩。现在给儿童的好故事太少了,尤其缺乏像《小鬼当家》这类不但能教会儿童如何勇敢,还能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周围的环境,克服困难的节目。作为中国的儿童,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幽默感,让他们在成长中多一些欢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界。

  以人为本

  男女有别

  记者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了解到,美国的儿童拥有自己专门的少儿频道,而且在频道里男生女生们都拥有专门属于自己的节目。在男生节目中,更多的是讲述关于他们的成长发育以及反映他们思想方面的内容,女生节目则是性别差异比较大的关于女生秘密的内容,而男生喜欢看关于女生的节目,女生则更喜欢看男生的节目。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社会从小就注重对孩子性别和人权意识的教育。西方的儿童在动画片、广告以及资讯类的节目上的收视率很高,一般能够获奖的儿童类电视作品都是资讯类和科普类的,家长普遍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智力开发很重要。 (记者刘春燕 实习生何佳)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