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运作还处于无序阶段,演出只有靠敬业维持———儿童剧,沈阳无法承受之痛?
昨天一早,有朋友给记者发来短信:“节日快乐!”记者暗自偷笑,她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日子呢?走在街上,看到打扮得很漂亮的孩子与父母快乐地走在一起,不禁羡慕,真希望再过一次儿童节!可是下午有个读者的电话让记者很尴尬:“儿童节,我想带孩子看场儿童剧,沈阳有吗?”是呀,沈阳有吗?北京的魔幻童话剧《迷宫》演得正热闹,上海的
《音乐之声》唱得正欢,可是沈阳的儿童节孩子怎么就没有演出可看?是剧院不愿演,还是演出商不愿做,还是另有内情,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实:剧团努力,收入尴尬
如果说沈阳没有儿童剧的演出,这可能是冤枉了沈阳的剧团,他们每年为学生做的演出多达几百场,这在全国儿童剧的演出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可是这些儿童剧有多少被社会所了解,又有多少真正靠市场运作呢?沈阳话剧团的曲团长告诉记者:“我觉得不能否认沈阳的儿童剧市场,我们始终在为它努力,今天我们的木偶剧团就在兴隆大家庭为孩子们演出,一天演四场,虽然收入很低,但是为了孩子,我觉得值得。”曲团长的话没有错误,可是处于市场经济下,真的靠敬业就够了吗?据了解,一般院团为学生演出门票才3元钱,一场演出下来,收入不过1000余元,去掉给演员的补助,所剩无几。也因此,要求演出硬件方面的高质量,成为了一种奢望。
疑问:没办法引进先进机制?
昨日采访中,也有人提出,类似于《迷宫》这样花费300万元打造的儿童剧在沈阳是没有市场的,因为沈阳与北京、上海的演出市场不同。不可否认的,沈阳的演出市场运作还处于无序阶段,与上海、北京这样成熟的市场无法相提并论,我们不敢奢望将那里的每个演出都搬到沈阳,但是儿童剧,真的是沈阳无法承受之痛吗?昨日,记者查询了《迷宫》在北京的票价,最低80元、最高380元,共有5档票价,还有专门为家庭准备的套票,诚然,如果用儿童剧的标准来衡量,这样的票价的确很高,但是如果从剧的本身给孩子及家长的冲击,票价是不高的,这比一场演唱会的票价要低许多,和一场音乐会的票价也不能比,但是给孩子带来的艺术享受及身心的快乐是很多演出无法达到的。沈阳一年的演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是真正送给孩子们的具有市场意义的演出却少得可怜,难道就没有办法引进先进机制打造经典?
出路:垄断还是竞争?
如果问孩子,看过儿童剧吗,他们一定会说看过,因为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孩子看几场这样的演出,但是他们看过现在最流行的儿童剧、木偶剧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引进,昨日有演出商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不愿意去尝试儿童剧市场,是因为根本赚不到钱,而沈阳市演出公司演出部部长韩显伟则感觉很无奈:“十年以前,我就想将一些经典的儿童剧带到沈阳,每年我也都去和教育部门商量,可是没有办法,这个行业基本属于垄断经营,每年数得过来的几场演出已经安排满了,我们根本打不进去。”难道这也有垄断?不是哪个戏好就该让孩子看哪个吗?“事实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很多事情是长期形成的,如果真的有竞争,沈阳的市场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儿童剧在沈阳无疑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一年演出几百场,却在社会上丝毫没有影响力,看什么剧目不是由孩子说了算,而是由相关部门说了算,这样下去,沈阳的儿童剧出路何在?针对这一问题,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参与热线:81727009。(主任记者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