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电影人程青松出新书 王小帅路学长等发表看法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15:37 北京青年周刊

  在影像里看到什么-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批评?

  2000年,电影人程青松的著作《国外后现代电影》一出版就受到影迷的推崇,几个大网站均予以连载。2002年,程青松和黄鸥联合推出的《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因其深度和锋芒更是备受瞩目,成为该年度最为畅销的电影类书籍;2004年,上海三联推出程青松的电影文集《看得见的影像》,本书收录了著者近十年来有关电影的文字。看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青松的电影批评,你会觉得他是一个尖锐,不妥协,对影像极度敏感的人。同时,在另一些关于电影的随笔里,你会觉得他是一个温柔,豁达,对影像充满感情的人。熟识青松的朋友都知道,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之前,他曾经做过九年的电影放映员。也就是说,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他的生活几乎每天都跟电影有关。对影像,青松至今保持着无法冷却的热情。而他这些有关电影的文字,我们深信,都来自他心灵的至深处。

  本期出场嘉宾:

  黄 韬:上海三联书店资深编辑/本书责任编辑

  张江南:影评人,编剧,电影策展人

  王小帅:著名电影导演、代表作《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

  路学长:著名电影导演、代表作《长大成人》、《卡拉是条狗》

  章明:著名电影导演、代表作《巫山云雨》、《秘语17小时》

  从“看不见”的影像到“看得见”的影像

  黄韬:大概是青松上一本书《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与黄鸥合著)里谈论了很多体制外的电影,所以有不少人有一种误解,似乎青松只关心那些“看不见的影像”,其实在这本书里,青松谈论的都是“看得见的影像”。也就是说青松评论的电影都是电影院或者电影频道或者DVD能看到的。

  张江南:我们都对独立电影满腔热血,对国内电影创作也有很多的话说。后来,他有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是对独立电影发展的一个阶段的总结。我对此是很惊讶的。因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几乎是很难评说的。

  黄韬: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并没有很多的本土影片值得去评论,虽然感觉中国电影还是很红火。

  张江南:是虚火。要能评说的电影实在是太少。

  亮出影评人的立场和态度

  张江南:要独立地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说要发表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也开始反省这个问题:我们如何积极地面对本土创作的尴尬情境,我们如何跳出自身评论的尴尬处境,看不见的电影的确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看得见的电影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计?2001年后,有一些看得见的“有意思”的电影涌现出来了。独立影人和更年轻的一些导演给出了评论的可能平台,同时第五代导演也纷纷开始了新的转型。

  黄韬:这些影片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制作出来,以及这些影片的导演是怎样在当今的文化现实里做出自己的选择,都是值得考察和思考的。

  张江南:当电影政策与国际接轨,提倡面对市场创作。这对所有电影创作者都是一个严峻挑战,无论对商业电影还是独立电影都是如此。而评论者同时也需要重新调整定位。如何在一个市场化的电影机制里,定位自身与电影工业和电影艺术创作的关系,如何互动,这本书是否可以说是及时地亮出了作为影评人的立场和态度?

  黄韬:这本书的第一篇评论是评论《卡拉是条狗》的,“《卡拉是条狗》可以说头一次公开地宣称,我是一个人,抑或说我是一条狗,我也拥有完整的人性和全部的尊严,我不要残破的生活,我不必左顾右盼,我是为自己而活的。”

  张江南:《卡》片里关于尊严的言说,其实折射出一个普世的问题或言危机。作为批评家,程青松看到了,他的目光是超前的,也是有现实感的。

  如今的电影院里,我们可关注的本土电影还太少。多数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电影垄断着观众乃至媒体影评的视线。以至于我们很多评论者给予本土电影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无论美国还是法国的主流媒体,都有专业严肃的影评评论,一大批有职业素养的影评人长期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对商业电影的制作的成败分析,艺术电影创作的关注,双管齐下,平等地书写对所有“看得见的电影”的看法,这样不仅对创作有其积极的意义,对关注更是良性的引导。

  应该有比指南更深入了解电影的途径

  章明:《看得见的影像》使更多的人们有机会了解那些他们真正看见过的电影,那些人们还不熟悉却感觉到特别的电影以及这些电影背后的导演。程青松的书将给人们一个观看这些电影的参照,人们也会从此书中得到他们无暇过多思索的涵义。在某种程度上,它提供了一个指南和更深入了解的途径。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的途径。

  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电影真正开始了一些变化:一种真实的影像呈现了。它完全有别于过去我们所有的中国电影。这种真实的呈现并不完全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它更多在于其关乎电影基本功能和普遍常识意义上的。用观众的话来说,它“不虚假”了。这是一个将电影还原为电影自己的开端,需要人来总结,哪怕是对此做一个资料性的留存,对微弱的“新电影”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今天,仅仅“真实的影像呈现”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一个普遍和基本的要求。过去“新电影”剥去粉饰和个人表达(所谓先锋、另类)的特质已经有益于所有的中国电影,我们都看见了今天任何一部中国电影都比过去“真实”多了。而在此基础上,电影人将不得不考虑以“真实影像”去表达更多的人的内心和人的想像,去表达导演对现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识。中国的现代电影要有这样的思路,才有中国电影的未来。这一切,都绝不仅需要创作者的努力,也需要理论上的评价和通俗的阐释。程青松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关于电影的评论从来就不曾停止

  路学长:当商业操控决定一切的时候,好像那些真正的电影评论离我们越来越远,似乎一切都可以变得似是而非,如此的正常。尽管对于电影的评论从来不曾停止,但究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评论呢?程青松是国内活跃的青年影评人之一,看他关于电影的文章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方向,率真,犀利,自由,一种青春无忌的异类感觉。

  王小帅:看到他的文章或评论就把他看成另类观点,可以辅佐对被点评的电影的看法。我说另类,本应为主流,只是时代和社会畸形发展的结果而已。就如目前需要救赎的电影。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不多见了。抑或有过?但终不成气候,就又谈回去了。或者是可写的东西没有?热闹就起不来。或者是可写的东西有,可发的地方没有。或者是可鼓吹的和真写的都是不合时宜的?后来居然听说他要出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和“不合时宜”的导演出一本“不合时宜”的书。而且果然做到了。突然“时宜”起来?会不会多几个坚持着的写者?会不会带出多几个的读者?

  我想,青松用的是文字,为的是电影。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