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日,为期十天的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共同保护人类社会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形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那么无形的文化遗产需不需要保护呢?随着时代的前进,悠久的民族传统和宝贵的民间文化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今年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而我们的国粹-京剧以及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却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
《北京的前世今生》作者 洪烛:一个世纪前,京剧是属于大多数人的艺术,就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喜欢京剧,但是它现在还变成了少数人的艺术了,就是这些少数人的欣赏的京剧,从这个来说,就是说它逐渐成为一种弱势的艺术了。
解说:在300多种地方戏曲中,京剧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从中国的一种更古老的戏剧-昆曲演变而来。京剧这种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舞台艺术于十九世纪初在北京形成,200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积累了1000个以上的优秀剧目,形成了一套音乐板式和表演程式。而目前这种艺术却渐渐地被人遗忘…
保险业务员: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爱看,也跟着看,可是也看不懂,好像什么现代京剧什么《沙家浜》好像知道,什么以前老的京剧吧可能就记得不太多了。
记者:现在你们看京剧吗?
公务员:看,相信不多了,对,说到京剧,还有一个京剧的一个戏楼叫正乙祠,那我也去过,那个地方
公司职员:我这岁数都很少看了,所以一时半会儿也记不起来
外企职员:我不太喜欢京剧。
工程师:传统的东西特别像京剧是咱们的国粹,应该是就是说按照发展应该说是不会消失的,关键在于你懂京剧这一行人这些艺人,这些文化人,怎么样把它进行市场化,然后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活力,然后把它挖掘出来,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东西而且必须要有保护意识,中国现在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要给予保护,要不然都被人家日本韩国给强占了,那也不是个事儿呀
小学生:因为咱们是中国人吧,咱们应该多了解,特别是现在咱们是小孩,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觉得去看看它,对我们有好处。
主持人:孩子的话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同时我们在对100名观众的调查中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您喜欢戏曲吗?
1.非常喜欢的占11%
2.可以去看看的占42%
3.不感兴趣的占43%
4.非常讨厌的占4%
这组数据让我们惊叹,不知道我们的传统曲目的路会走向何方?
中国京剧院 院长 吴江:中国文化太丰厚了,五千年多的文化,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孔夫子,研究孟子,研究老子,研究孙子,研究老子,我们的关汉卿,研究我们的曹雪芹,研究金瓶梅、李立翁,中国的京剧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当中他们都设专业,研究到中国京剧的分类上,分类学上,连京剧的打击乐当中最小的那个小锣都有读博士生的,若干年后我们需要从国外,从加拿大,从美国,从日本,从意大利从法国引进我们的京剧理论,甚至京剧人才。因为我们自己都是流失了,我们自己的力量,因为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解说:京剧是国粹,它浓缩的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我们大多数的年轻人却越来越不喜欢它,迷失五千年,精彩两百载,难道它就这样被人们遗失在记忆中了吗?
中央民族大学戏剧研究中心主任 李佩伦 :总会有一些年轻人,从最初喜欢流行艺术,所谓现在的艺术之后,他从那种浮躁逐渐走向沉静的时候,开始会回归,回归到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特别回到京剧上来,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浮躁期间,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是,曾经我小时候也喜欢看那些听流行歌曲,唱流行歌曲,但是逐渐逐渐地要回归,回归到什么呢,回归到能够使自己得到一种真正身心享受的,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的艺术当中来,所以我认为京剧不会消亡,永远不会消亡。
中国京剧院 院长 吴江:所以说不要用那一种另类眼光来看待京剧,它是社会的一种产物,社会一种文化产物,它必然随着社会的整个发展规律它去发展的,你除非人为的把它灭绝掉。
解说:一切都在证明: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后的东西才能留下记忆,才能被人们所接受。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在经济愈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更应该强调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国家一级演员 梅花奖获得者 邓敏:一方面要继承,一方面要创新,现在我们就是说我们继承不是最后的目的,继承是要把传统的精华,传统的中国的艺术的审美的精神保留下来,那么说又要用现代的声光电音舞美,全新来打造我们传统的艺术,包装我们传统的艺术,让它使现代人能够更能够接受,让它好听好看好玩也有一种怎么说呢,能够让它思想上有一种以古喻今,能够结合这个时代,能够让这个时代的人更能够认同我们中国的文化。
中国京剧院 院长 吴江:京剧是浓缩的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样一种文化载体,对它的保护不是对一个艺术形态的保护,对它的保护是对中国的文化根的一种培护,而对文化根的培护是对中国整个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心里能不能用中国人的,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观,我们对生活的认知,我们的思维方式来面对世界。
解说:不光京剧如此,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许多珍贵的民俗技艺和民族艺术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地方戏曲、说唱艺术、年画、民间工艺等随着它们生存土壤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变化而日渐式微;改造旧城的推土机把大片的老城民居和附着其中的文化精华遂然推倒碾碎;民族文化的典型器物大量流失海外……究竟应该如何来保护传统文化,成为目前我们的重点。
北京市文物局 局长 梅宁华:因为今年的国际博物馆就5月18号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就是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那么我是想博物馆我们过去长时间以来,都是比较注重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就是实物对实物的历史遗存有艺术科研和历史的价值,就是三大价值实物的保护,但是就是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呢我觉得包括它的发掘,利用做的还都不是很够。
主持人:昆曲是中国第一个申报成功的世界无形文化遗产,而我国有资格申报这一称号的无形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光申报是没有用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把弘扬传统的优秀的文化艺术时时刻刻放在重要位置;另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应具有连续性和制度性;更要把传统文化之根通过教育途径深入到下一代人的心中,比如在大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课堂中加入京剧等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等,为京剧等传统艺术培养新一代观众群。同时,立法保护也是一重点。
北京市文物局 局长 梅宁华:无形文化遗产应该怎么保护在不光是在法制上的一些规定,还有它的机制体制上的一些问题都需要研究,但是我觉得立法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也是一项紧迫的,我刚才说了本身就是很紧迫的任务,那么从法制的角度来讲你有法可依,那当然对保护你就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那就更加有利了,所以我想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在这方面加快工作,今早能够从立法方面给予保证。
主持人:文化就是生活,文化就是创造;传统存于现在,我们的传统就在于我们的现实;因此,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所担负的责任和权利,我们不仅要继承它,而且创造发展它!不久前,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透露,中国正在积极启动相关法律程序,力争在今年内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有一个长久的未来。
《法制播报》北京地区中国教育电视台3套 周一至周五19:30首播,次日14:30重播
新闻线索请拨打010—84720124
《法制播报》7月10日北京播出